太阴人
郑注:上阴下阴
太极四象属性:太阴之象
体质五行属性:秉质水木气
六气本源属性:水寒金燥
太阴人方
诸兽犬伤《谚解救急方》
熊虎咬伤,嚼生栗傅之
名称:梨菁饮
组成:生梨(磨取汁)1合。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除客热,止心烦,消风热,下气。
主治:胸中热结。
用法用量:和清蜜少许用。
名称:五果茶
组成:胡桃10个,银杏15个,大枣7个,生栗(留外皮)7个。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主治:老人气虚,外感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1块(细切),水煎服。
加减:或加银杏,或加胡桃9粒和蜜,或砂糖尤好。无外气,只咳嗽,去生栗,加黄栗。
郑注:生栗——栗子。太阴人姜枣去掉
名称:杏桃粥
组成:杏仁(泡,去皮尖,水沉去毒)、胡桃肉(去皮)各等分。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通经脉,润血脉,令肥健,止咳嗽,聪耳目。
用法用量:上药捣磨作屑,和水下筛,取汁煮,入粳米粉少许,作粥。调清蜜,任食之。
用药禁忌:入夏后禁用。
名称:清金降火丹
组成:天门冬1两,麦门冬1两,莲实1两,五味子5钱,砂糖5两,龙脑3分。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卷三引
主治:心肺虚热。
用法用量:含化咽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20丸。
郑注,太阴人方。莲实带莲子心。莲子心苦,降心火。
名称:砂糖丸
组成:砂糖1两。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
功效:调理脾胃。
用法用量:细嚼咽下,加五味子肉末半钱尤好。
制备方法:作屑,入缩砂末1钱,炼蜜为丸,每两作30丸。
腰痛—红花子《谚解救急方》
名称:牛骨膏
组成:黄犍牛骨。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补中益气,强筋骨,健行步,益髓填精,气力健壮,肌肤肥泽,益寿延年。
用法用量:去油,只取精明者,重汤化为水,入盐少许,量宜饮下,或和五味食之。
制备方法:嫩肥黄犍牛(去其肉,取其骨),用大鼎多灌水,煎至1斗许,漉滤,贮器待凝。
郑注,太阴人方。
名称:单鹿茸汤
组成:鹿茸1两或5钱。
出处:《济众新编》卷六。
主治:气血虚而难产。
用法用量:浓煎连服。
郑注,太阴人方
名称:补精膏
组成:牛髓4两(炼,去粗),胡桃4两(去皮壳),杏仁4两(去皮尖),山药半斤。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瑞竹堂方》。
功效:壮元阳,益精气,助胃润肺。
用法用量:空心服1匙。
制备方法:上将杏仁、胡桃、山药三味捣为膏,蜜一斤,炼去白沫,与牛髓同和匀,入瓷罐内,汤煮一日。
附注:《寿世保元》有人参、红枣。
郑注,太阴人经验方。
任继学常用方剂选要
气虚血少,头晕乏力,纳呆,或由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生血膏
龙眼肉g,大枣肉g,生牛脊髓g,红花15g。先将龙眼肉、枣肉放入砂锅内,加水ml,先用武火少开,然后用文火炖30分钟,再放入牛骨髓、红花粉熬开,收膏。每次1汤匙,1天3次,饭后服之。
名称: 大黄膏丸
组成: 川大黄不以多少。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医林方》。
主治: 小儿无辜疳,头目后生瘰疬结核,久不治,为疮疖。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煎皂子汤送下。
制备方法: 醋煮熬成膏子为丸,如黄米大。
郑注:皂子,大黄两个药是太阴人疮疖要药。
劳久嗽
方引自:《安东柱治疗疑难病临证实录》
土虫散
土虫,蜈蚣等量,研磨,每次三克
无痛性溃脓7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干栗樗根皮汤(《东医寿世保元》)干栗50g,樗根皮15~25g。痢疾。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下脓血。
黄栗小白皮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主治:痢疾。黄栗50桔梗15五味子小白皮各10
痢疾药《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东武遗稿》太阴人痢疾,大黄一两,或樗根皮一两,单服。
大黄樗根皮汤(《东医四象新编》)大黄50~g,樗根皮35g。痢疾。
滚痰汤(《东医四象新编》)生莱菔子50g。太阴人中风不语,气滞,中气,惊痰。
补肺通乳散(《东医四象新编》)牛乳房(牛囊也可,四足亦无妨)50g,桔梗50g,麻黄50g,升麻20g。乳汁不足。
薏苡仁调胃汤(《东医四象新编》)薏苡仁50g,干栗10g,莱菔子10g,麦门冬5g,五味子5g,石菖蒲5g,桔梗5g,麻黄5g。大泻无度。
太阴调胃汤《方药传真-全炳烈》-组成:薏苡仁30~35g,干栗20g,莱菔子10~15g,五味子10g,麦门冬10~15g,石菖蒲10~15g,桔梗10~20g,麻黄10g。
主治:太阴人食滞,胃脘痛,痰滞,水积水肿,咳嗽,头痛,月经不调等。
指征:太阴人消化不良,水肿,咳嗽
加味寒少汤(《东医四象新编》)续断50g,葛根20g,黄芩10g,藁本10g,莱菔子5g,桔梗5g,升麻5g,白芷5g。瘀血证。
安蛔饮(《东医四象新编》)干栗、薏苡仁各35g,使君子7.5g,白矾(半生半熟)、莱服子、石菖蒲各5g。蛔虫证。
乾栗葛根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东医四象本草卷》治肠病,痢疾,顷吸。乾栗二两葛根四钱莱菔子小白皮各二钱麻黄杏仁麦门冬桔梗石菖蒲各一钱
乾栗葛根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主治:疝症干栗葛根20莱菔子小白皮各10麻黄杏仁麦门冬桔梗石菖蒲各5
止痢煎《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同干栗葛根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青兰新鉴》)主治痢疾。干栗50葛根20莱菔子小白皮各10麻黄杏仁麦门冬桔梗石菖蒲各5
地榆龙眼肉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东医四象本草卷》治太阴人便血病神效。地榆炒黑七钱龙眼肉椿皮各三钱山枣仁黄芩各一钱
地榆元肉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主治:下血,带下,便血。地榆炒黑35元肉小白皮各15枣仁炒莱菔子黄芩各5
清心滚痰丸《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主治:癫狂症(精神分裂症)。大黄50桔梗石菖蒲各25苡米莱菔子各15枣仁炒10葛根远志元肉麦门冬五味子升麻白芷麻黄杏仁各5
清心滚痰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青兰新鉴》癫狂大黄50桔梗石菖蒲各15薏苡米黄芩各15莱菔子酸枣仁各10葛根远志龙眼肉麦门冬五味子升麻白芷麻黄杏仁各5
癫狂次服方《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青兰新鉴》大黄薏苡仁25山药远志石菖蒲各15莲子肉莱菔子葛根黄芩麦门冬桔梗各10酸枣仁升麻麻黄五味子各5
癫狂三服方《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青兰新鉴》大黄50石菖蒲50薏苡仁25莲子肉葛根各15黄芩桔梗莱菔子远志各5酸枣仁麦门冬藁本升麻白芷麻黄皂角各10
太阴止逆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主治:呃逆(神效方)山药40麦门冬30生蒲黄25莲子肉15远志25石菖蒲25五味子5
祛风除湿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主治:大肠湿燥,消化不良,腹痛。(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黄-葛根苡米黄芩莱菔子各10藁苯桔梗升麻白芷麻黄浮萍杏仁各5
祛风除湿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青兰新鉴》主治:大肠湿冷,消化不良,腹痛。大黄50葛根薏苡仁黄芩莱菔子各10藁本桔梗升麻白芷麻黄浮萍草杏仁各5
回生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青兰新鉴》主治:杨梅疮土茯苓50槐花25薏苡仁蒲公英各15海儿茶黄芩白芷藁苯木鳖子皂角子淫羊藿各5五倍子10冰片1.5
大黄浮萍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青兰新鉴》水胀,浮肿大黄25-50葛根薏苡仁黄芩桔梗莱菔子各10升麻白芷浮萍草桑白皮蛴螬玉蜀发各5
热多寒少汤《方药传真-全炳烈》-组成:葛根30g,黄芩15g,藁本15g,莱菔子10g,桔梗10g,升麻10g,白芷10g
主治:太阴人伤寒热多寒少证,虚劳,梦泄证。如头痛,面赤如醉样,大便干结,心悸,口干,烦热等。
指征:太阴人头痛,面热,高血压。
太阴人,少阳人合方防风消炎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主治:太阴人,少阳人急性阑尾炎神效方。防风苡米柏子仁白芍白芷各20大黄10
附录:太阴人旧版方剂——百科全书朝医学方剂
太阴调胃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薏苡仁15g,干栗15g,莱菔子10g,五味子5g,麦门冬5g,石菖蒲5g,桔梗5g,麻黄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调胃,驱邪消食。
葛根解肌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15g,黄芩7.5g,藁本7.5g,桔梗5g,升麻5g,白芷5g,杏仁7.5g,酸枣仁(炒)5g,大黄5g组成。每日二付,水煎,早晚饭后服。功能壮肺清热祛邪。
调胃升清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为太阴人补虚调气,安神定志之代表方剂。方由薏苡仁15g,干栗15g,莱菔子7.5g,麻黄5g,桔梗5g,麦门冬5g,五味子5g,石菖蒲5g,远志5g,天门冬5g,酸枣仁5g,龙眼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
清心莲子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莲子肉10g,山药10g,天门冬5g,麦门冬5g,远志5g,石菖蒲5g,酸枣仁5g,龙眼肉5g,柏子仁5g,黄芩5g,莱菔子5g,菊花1.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醒肺安神、开肺消食。
热多寒少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20g,黄芩10g,藁本10g,莱菔子5g,桔梗5g,升麻5g,白芷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敛肺生津,祛风解表。
麻黄定喘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麻黄15g,杏仁7.5g,黄芩5g,莱菔子5g,桑白皮5g,桔梗5g,麦门冬5g,款冬花5g,白果炒黄20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润肺,化痰平喘。
麻黄定痛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由薏苡仁15g,麻黄10g,莱菔子10g,杏仁5g,石菖蒲5g,桔梗5g,麦门冬5g,五味子5g,使君子5g,龙眼肉5g,柏子仁5g,干栗5g组成。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调气,消食止痛。
葛根承气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20g,黄芩10g,大黄10g,升麻5g,桔梗5g,白芷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壮肺开皮毛,解肌清里。
鹿茸大补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鹿茸10~20g,麦门冬7.5g,薏苡仁7.5g,山药5g,天门冬5g,五味子5g,杏仁5g,麻黄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益精血,健肺止咳。
调理肺元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麦门冬10g,桔梗10g,薏苡仁10g,黄芩5g,麻黄5g,莱菔子5g组成。每日一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祛邪,开肺之胃气而进食消食。
补肺元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麦门冬15g,桔梗10g,五味子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养胃生津。
寒多热少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薏苡仁15g,莱菔子10g,麦门冬5g,桔梗5g,黄芩5g,杏仁5g,麻黄5g,干栗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敛肺化痰,调胃消食。
麻黄发表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桔梗15g,麻黄7.5g,麦门冬5g,黄芩5g,杏仁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和肺,壮肺解表邪。
皂角大黄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升麻15g,葛根15g,大黄5g,皂角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解表清里,消肿。
葛根浮萍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15g,莱菔子10g,黄芩10g,浮萍5g,大黄5g,蛴螬5g组成。消肿
干栗蛴螬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干栗百个,蛴螬十个。水煎服,或水煎含漱用。每日二付,功能补肺利水。
干栗樗根皮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干栗50g,樗根皮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开肺之胃气而消食进食,收涩固肠。
瓜蒂散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瓜蒂炒为末1.5~2.5g。温水调下,或乳5g急煎服催吐。
熊胆散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熊胆1.5~2.5g。用温水吞服。功能驱逐肺邪气。
麝香散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麝香1.5~2.5g。用温水或温酒调下。功能除肺之久病。
石菖蒲远志皂角散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远志5g,石菖蒲5g,猪牙皂角3g组成。共为细末,每日三次,每次0.5~1g温水调服。功能醒肺之真气,化痰开窍。
麦门冬远志散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麦门冬15g,远志5g,石菖蒲5g,五味子2.5g组成。共研细末,井华水调下,每次2.5~5g,日服三次。本方具有聪明耳目之功,
牛黄清心丸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山药35g,蒲黄炒12.5g,犀角10g,大豆黄卷炒8g,麦门冬7.5g,黄芩7.5g,桔梗6g,杏仁6g,牛黄6g,羚羊角5g,龙骨5g,麝香5g,白敛4g,金箔70叶(其中20叶是为衣用)乌梅膏适量组成。
生脉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麦门冬去心10g,五味子5g组成。水煎或细末每次5g温水调服。功能补肺气,生津止渴。
退黄饮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牛肉不拘多少。作羹或作脍服。功能退黄。
立效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升麻10g、葛根10g、白芷10g、石菖蒲10g组成。水煎外用洗眼。功能调肺气,祛风清热。
如神炷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大黄5g、藁本5g、皂角5g、麻黄5g组成。研末作七条卷纸分装,烧纸条熏鼻,从鼻中出黄水即效。功能解肺之表邪,发散风热。
归肾一擦光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海松子不拘多少。去壳咬附痛处,或蒸食。
滚痰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生莱菔子50g,捣汁服。功能消食化痰。
祛风解语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升麻、白芷、麻黄、藁本、菊花各等分组成。水煎安放病床下熏鼻。
千金文武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10g、山药10g、黄芩10g、藁本10g、麦门冬5g、五味子5g、桔梗5g、升麻5g、白芷5g组成。功能补肺敛肺元,养胃生津。
万金文武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20g,海松子10g,黄芩10g,藁本10g,天门冬5g,五味子5g,桔梗5g,白芷5g,大黄5g,升麻5g,莱菔子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固肾,润肺生津。
二门五味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妇女催剂。方由麦门冬15g,天门冬10g,五味子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催产。
补肺通乳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牛乳房50g,桔梗50g,麻黄50g,升麻20g。先浓煎牛乳房后,下三味药同煎,一剂分5~10次服用。功能催乳。
三黄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麻黄、黄芩、蒲黄、石菖蒲、杏仁各等分组成。共研细末,每次10g,温酒调服。功能敛肺化痰,活血止痛。
大黄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大黄、杏仁、升麻、皂角、白敛、白芷各等分组成。共研细末,每次10g,调酒服。功能清热解毒。
保胎饮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干栗15g,海松子10g,五味子7.5g,麦门冬7.5g,石菖蒲7.5g,桔梗7.5g,麻黄7.5g,阿胶7.5g,鹿角胶7.5g,酸枣仁5g,升麻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肾、安胎。
文武保胎饮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20g,山药10g,黄芩10g,藁本10g,麦门冬7.5g,天门冬7.5g,桔梗7.5g,升麻7.5g,白芷7.5g,五味子7.5g,阿胶7.5g,酸枣仁7.5g,鹿角胶7.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
李氏承气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大黄20g,黄芩10g,桔梗5g,升麻5g,白芷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和肺通利
西施玉容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藁本、黄栗、白芷各等分组成。共研细末备用。每次洗脸时取适量,用水调洗脸,
麻黄金水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麻黄15g,款冬花10g,麦门冬10g,杏仁5g,升麻5g,桔梗5g,黄芩5g,五味子5g,白果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解肺之表邪、润肺化痰。
解肌大安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20g,黄芩5g,莱菔子5g,藁本5g,桔梗5g,升麻5g,白芷5g,蛴螬十个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解肌除湿,行气化瘀,逐水消肿。
升麻开脑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升麻15g,麦门冬5g,天门冬5g,五味子5g,酸枣仁5g,桔梗5g,黄芩5g,麻黄5g,杏仁5g,葛根5g,款冬花5g,白芷5g,大黄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升举阳气,解肺之表邪;
天门冬润肺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天门冬15g,黄芩10g,麦门冬5g,酸枣仁5g,升麻5g,葛根5g,桔梗5g,五味子5g,大黄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开皮毛通利。
鹿茸大造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剂。方由鹿茸10g,天门冬10g,麦门冬10g,升麻5g,葛根5g,杏仁5g,酸枣仁5g,黄芩5g,五味子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大补肺肾。
桔梗生脉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剂。方由麦门冬15g,山药5g,桔梗5g,黄芩5g,黄栗5g,五味子5g,白果3个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和肺,扶正祛邪。
清心山药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山药15g,远志10g,天门冬5g,麦门冬5g,莲子肉5g,柏子仁5g,酸枣仁5g,龙眼肉5g,桔梗5g,黄芩5g,石菖蒲5g,菊花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壮肺内守,安神定志。
皂角三黄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大黄20g,黄芩5g,麻黄5g,升麻5g,桔梗5g,牙皂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通利泻热,解之表邪。
浮萍大黄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大黄20g,黄芩10g,浮萍10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收敛肺元,泻热通便。
桔梗樗根皮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樗根白皮25g,桔梗12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壮肺排脓,涩肠燥湿。
黄栗固气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黄栗枚,桔梗15g,五味子5g,樗根皮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肺,开肺之胃气而消食进食。
黄栗五味子膏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黄栗个,五味子30粒组成。初次吞服再次加倍,第三次又加倍量服。功能开肺之胃气而进食消食,健肺直肺。
牛黄山药丸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山药10g,远志10g,牛黄10g组成。研细末,分四次温开水送下,日服二次。功能壮肺增力,醒肺之真气,开窍豁痰,
麦门冬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麦门冬15g、葛根10g,桔梗10g,薏苡仁10g,黄芩、莱菔子各5g、五味子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祛邪,消食止泻。
杏仁麦门冬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杏仁15g,麦门冬5g,麻黄、桔梗、龙眼肉、远志、石菖蒲、天门冬、黄芩、莱菔子、五味子各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解表。
薏苡仁调胃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薏苡仁50g、干栗10g、莱菔子10g、麦门冬5g、五味子5g、石菖蒲5g、桔梗5g、麻黄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养胃,开肺之胃气而消食。
大黄樗根皮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大黄50~g,樗根皮3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通肺止痢。
加味清心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薏苡仁25g,莲子肉10g,山药10g,天门冬5g,麦门冬5g,远志5g,石菖蒲5g,酸枣仁5g,龙眼肉5g,柏子仁5g,黄芩5g,莱菔子5g,甘菊1.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壮肺内守,安神定志。
加味寒少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续断50g,葛根20g,黄芩10g,藁本10g,莱菔子5g,桔梗5g,升麻5g,白芷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敛肺之元,通血脉。
桔梗黄芩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桔梗10g,黄芩10g,升麻10g,白芷10g,麻黄10g,藁本10g,竹茹10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收敛肺元,润肺利咽。
加减清心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薏苡仁20g,麻黄15g,莱菔子10g,莲子肉10g,桔梗5g,麦门冬5g,五味子5g,黄芩5g,石菖蒲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开肺之胃气,行气消滞。
三黄石仁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麻黄15g,大黄10g,黄芩10g,石菖蒲10g,杏仁10g,皂角刺5g组成。共研细末,每次服5g,日服2~3次。功能敛肺通利,调血脉。
安蛔饮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干栗35g,薏苡仁35g,使君子7.5g,白矾半生半熟5g,莱菔子5g,石菖蒲5g,桔梗5g,麻黄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开肺之胃气消食进食,壮肺调气。
乌梅煎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乌梅15g,桔梗10g,杏仁10g,桑白皮7.5g,款冬花7.5g,白果(炒)20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润肺痰止咳。主治太阴人咳嗽。...字数:97-来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朝医学
千金调胃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经验方。方由薏苡仁35g,干栗15g,远志15g,石菖蒲15g,麦门冬10g,唐皂角5g,桔梗5g,麻黄5g,莲子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行气消食,涩肠止痢。
太阴麻黄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草本卷》,太阴人方剂。方由麻黄15g,杏仁10g,黄芩10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解肺之表邪。
安神承阴煎本方出自《东医四象草本卷》,太阴人方剂。方由桔梗10g,麦门冬5g,五味子5g,山药5g,远志5g,龙眼肉5g,黄芩5g,杏仁5g,白果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壮肺和解,醒肺安神。
九味天门冬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草本卷》,太阴人方剂。方由天门冬、麦门冬、山药、远志、石菖蒲、酸枣仁、龙眼肉、柏子仁、甘菊各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和肺,安神定志。
清心侧柏叶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草本卷》,太阴人方剂。方由天门冬15g,侧柏叶15g,莲子肉5g,生藕节5g,白茅根5g组成。功能润燥清热止血。
解热升阴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草本卷》,太阴人方剂。方由葛根10g,藁本20g,天门冬7.5g,麦门冬7.5g,黄芩7.5g,莱菔子7.5g,升麻7.5g,五味子5g,杏仁5g,桔梗5g,白芷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敛阴,燥湿化痰。
龙肉调胃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太阴人方剂。方由龙眼肉50g,干栗25g,柏子仁10g,麦门冬10g组成。每日一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肺消食,安神定志。
拱辰黑元丹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方由鹿茸20~30g,山药g,天门冬g,蛴螬50~g,麝香25g组成。共研细末,以乌梅肉煮膏,做梧子大丸。每次50丸,日二次温水调服。功能补肺开窍。
二圣救苦丸本方出自《万病回春》,太阴人方剂。方由大黄g,猪牙皂角g组成。共研细末糊丸绿豆大。每次服20~70丸,服后汗出。功能清热、化痰、开窍。
黑奴丸本方出自《活人书》,太阴人方剂。方由大黄g,黄芩g,釜底煤g,芒砂g,墨g,梁上尖g,小麦奴g组成。共研细末做弹子大蜜丸。每日二次,每次一丸,温开水调下。功能敛肺通利。
柳派方剂学太阴人方剂功效
四时伤寒外感加减葛根解肌汤:解表散寒,辛温宣肺柳氏寒多热少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宣肺散寒葛根解表汤:宣肺散寒,止咳化痰百部根清热汤: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葛根清热汤: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紫菀清热汤: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麻黄补肺汤:补肺益气,补脾益肺沙参补肺汤:补肺益气,补脾益肺山药补肺汤:温补肺阳
太阳病加味解肌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味发表汤:辛温解表,宣肺定喘麻黄发表汤:辛温解表,宣肺定喘葛根解肌汤:辛凉解肌,和解少阳桑枝浮萍汤:化气行水,解表祛邪麻黄浮萍汤:化气行水,解表祛邪葛根承气汤:通便,攻下泄热薏苡仁承气汤:通便,攻下泄热
阳明病热多寒少汤:辛凉清热,和解通里,泄热生津
少阳病寒多热少汤:温肺散寒,燥湿化痰,(芳香化湿,宣达透表)
太阴病葛根莱菔子汤:温中散寒,温散表湿,理湿化浊太阴调胃汤:温中散寒,理湿化浊,健脾益气柳氏太阴调胃汤:温中散寒,温阳补虚,健脾化湿
少阴病干栗温肾汤:温阳利水女贞子干栗汤:温阳利水莲子肉养肠汤:温中益气,涩肠固脱乌梅养肠汤:温中益气,涩肠固脱
厥阴病熊胆散:温阳救逆
卫气营血葛根薏苡仁汤:清肠泄热葛根蒲公英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紫菀桑白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黄芩薏苡仁汤:清热化湿,宣畅湿浊薏苡仁三白草汤:清热化湿,宣畅湿浊豆黄薏苡仁汤:清热化湿,宣畅湿浊牛角清营汤:营卫双清,清营透热,清热凉血丹参清营汤:营卫双清,清营透热,清热凉血麦门冬养液汤:滋阴养液泄火,滋阴潜阳女贞实养液汤:滋阴养液泄火,滋阴潜阳
脏腑辨证肝病葛根疏肝汤:疏肝解郁,行气疏滞莲子疏肝汤:疏肝健脾,解郁酸枣仁疏肝汤:疏肝解郁,行气疏滞葛根清肝汤:清肝泻火夏枯草清肝汤:清肝泻火柏子养肝汤:滋养肝阴桑子养肝汤:滋养肝阴莲子补肝汤:补血养肝,补心血女贞子补肝汤:补血养肝,丹参补肝汤:补血养肝,补心血黎豆暖肝煎:暖肝散寒,行气止痛青蒿温胆汤(柳氏蒿芩清胆汤):清化痰热,利胆和胃甘菊温胆汤(柳氏菊芩清胆汤):清化痰热,利胆和胃
心病莲子补心汤:补益心气小麦补心汤:补益心气柏子养心汤:滋阴养心安神沙参养心汤:滋阴养心安神黄芩清心汤:清心泻火丹参薤白汤:通阳化瘀李氏牛黄清心丸:滌痰开窍,养心安神,化瘀救逆菖蒲天麻汤:滌痰开窍,养心安神加减升清汤:温阳利水缺麻黄定痛汤:行气止痛,温胃散寒天门冬导赤散:清热利湿通淋榆根皮导赤散:清热利湿通淋
脾病薏苡仁健脾汤:补脾益气葛根养脾汤:滋养脾阴,润肠通便沙参养脾汤:滋养脾阴,润肠通便干栗补胃汤:补益胃气麦门冬养胃汤:清养胃阴百合养胃汤:清养胃阴葛根清胃汤:清胃泻火榆根皮清胃汤:清胃泻火,清利湿热干栗清胃汤:清胃泻火
肺病麦门冬养肺汤:滋阴降火,滋阴润肺百合养肺汤:滋阴降火,滋阴润肺鹿茸大补汤:补益肺气,滋阴润肺,补肺救逆共振黑元丹(拱辰黑元丹):补肺救逆加减定喘汤:温肺化饮,助阳利水冬瓜子温肺汤:温肺化饮,助阳利水葛根清肠汤:清化大肠湿热,调气导滞榆根皮清肠汤:清化大肠湿热,调气导滞
肾病桑黄补阴汤:补益肾精,滋肾养阴,滋养肝肾贞椹补阴汤:补益肾精,滋肾养阴,滋养肝肾干栗补阳汤:温补肾阳莲子补阳汤:温补肾阳胡桃肉补肾汤:补肾纳气
脏腑兼病乌梅疏肝汤:疏肝健脾,葛根和胃汤: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榆根皮和胃汤: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天门冬清肺汤:清肝泻肺桑白皮清肺汤:清肝泻肺莲子养血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丹参养血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阴阳气血津液丹参干栗汤:活血化瘀丹参蒲黄汤:活血化瘀丹参大黄汤:活血化瘀加减丹参清营汤:凉血清热,泻火解毒麻黄通脉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红花通脉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二冬润燥汤:养血润燥,疏风泄热沙参润燥汤:养血润燥,疏风泄热天麻钩藤汤:祛风化痰,养阴熄风甘菊祛风汤:祛风化痰,养阴熄风
五邪葛根蒺藜汤:养阴祛风,清热燥湿,止痒苍耳子败酱汤:养阴祛风,清热燥湿,止痒葛根解毒汤:滋阴泻火,清热解毒甘菊解毒汤:滋阴泻火,清热解毒桑枝三白草汤:祛湿利水,疏风泄热加减葛根浮萍汤:祛湿利水,疏风泄热麻黄薏苡仁汤:祛湿除痹,散寒止痛桑枝薏苡仁汤:祛湿除痹,散寒止痛秦艽薏苡仁汤:祛湿除痹,散寒止痛麻黄定喘汤:宣肺定喘,温肺散寒
太阴人妇科莲子生化汤:化瘀生新,活血祛瘀桑黄生化汤:化瘀生新,活血祛瘀女贞子生化汤:化瘀生新,活血祛瘀
太阴人耳鼻喉科白芷苍耳子汤:清热解毒,宣肺通窍薏苡仁清肺汤:宣肺通窍清热苍耳子清肺汤:宣肺通窍清热
太阴人消化内科沙参榆根皮汤:化痰止咳,清热和胃二干栗清胃汤:补益胃气,清胃泻火调味升清汤:补益心脾,温化寒湿郁金清胆汤:疏肝泄热,开郁利胆,清利湿热
四象医学入门古书
其实大家小时候已经学过四型理论,不可思议吧!
CSMP性格——太阳孙悟空,少阳猪八戒,太阴沙和尚,少阴唐僧
CSMP四型性格测试
四型人格,你属于哪一类?
四型性格测试:你是西游记里的谁?
从西游记看四型人格
四型人格——你是哪一种?
《西游记》是最好的组合,说说什么是四型人格?
网络学院精品课——《四型性格的沟通方式》
DISC性格——太阳老虎,少阳孔雀,少阴猫头鹰,太阴考拉
DISC四型人格:我是谁?
四型性格:看你是哪种?
人格四象學
四型人格测试
四象医学性格
太阳龙,
少阳马,
少阴羊,
太阴牛,
前九题
后九题
综合
总结:笔迹,时间,答案,阵图综合分析=准确率70%
古代四象
点击阅读原文,转到“”荔枝微课“”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