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
1丙酸睾酮的分析一、鉴别
1.HPLC
2.红外光谱法
二、其他甾体检查
HPLC,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2和主峰面积。
三、含量测定
HPLC,内标法。内标苯丙酸诺龙
对照品供试品
2奥沙西泮及其制剂的分析二氮杂卓七元环上氮原子具有强的碱性,具有明显紫外吸收。
一、鉴别
(一)地西泮
1.硫酸-荧光反应药物溶于硫酸后,在紫外光(nm)下,呈现黄绿色荧光。
2.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
3.氯元素反应本药物为有机氯化合物,用氧瓶燃烧法破坏,生成氯化氢,以5%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加硝酸酸化,显氯化物反应。
(二)奥沙西泮
1.水解后重氮化-偶合反应盐酸酸性条件下,缓缓加热煮沸,水解生成二苯甲酮衍生物,具有芳伯氨基。加亚硝酸钠和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橙红沉淀。
2.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
二、有关物质检查
1.地西泮:在生产工艺过程或贮藏期间出现分解,产生2-甲氨基-5-氯二苯酮杂质。用HPLC,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检查杂质。
2.奥沙西泮:薄层色谱,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
三、含量测定
1.地西泮:二氮杂卓七元杂环上氮原子的弱碱性,可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2.奥沙西泮:紫外分光光度法
3阿莫西林的分析一、阿莫西林的分析
(一)鉴别:HPLC、红外光谱法
(二)检查
1.有关物质:主要是降解产物。采用HPLC法,由于种类多、极性差异大,采用梯度洗脱法。
2.聚合物:分子排阻色谱法检查
3.水分含3分子结晶水,按费休法测定含水应为12.0~15.0%
(三)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计算含量。
二、制剂分析
有关物质限度略宽,口服制剂测定溶出度
中药1紫石英—补益药
名称:紫石英
类别:补益药
拼音:ZiShiYing
拉丁:Fluoritum
药材性状: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主含氟化钙(CaF2)。呈不规则块状,具棱角。紫色或绿色,深浅不均,条痕白色。半透明至透明,有玻璃样光泽。表面常有裂纹。质坚脆,易击碎。
性味归经:气无,味淡。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温肺,暖宫。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易惊,肺虚咳喘,宫寒不孕。
2海龟板—补益药名称:海龟板
类别:补益药
拼音:HAIGUI
拉丁:CarapaxCheloniae
别名:
药用部位:龟板
药材性状: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沿海地区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洗净,去筋肉,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甘、咸;归肝、肾、心经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柔肝补肾,清火明目,祛风除湿,止咳化痰。用于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风湿痹痛,咳嗽气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磨汁;研末,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禁忌:虚寒证无火毒者禁服。
3白毛蛇1.本品始载于《本草抬遗》,以草石蚕为名,云:生高山石上,根如簪,上有毛,节如蚕,叶似卷柏,山人取浸酒,除风破血,主溪毒,煮食之。2.《本草图经》在《本经》石蚕条下亦注云:草根之似蚕者,亦名石蚕,出福州及信州山石上,四时当有其苗青亦有节,三月采根。上述原植物与本品颇类同。
3.而《本草纲目》所引《本草拾遗》草石蚕一名,列入菜部,实系唇形科植物甘露子Stachyssieboldi
BáiMáoShé
草石蚕、石蚕、石奇蛇、石祁蛇、白伸筋、石伸筋、白毛岩蚕、岩蚕、老鼠尾、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白毛骨碎补、白毛阴石蕨、地蜈蚣、石母、树蕨蕨、石上蚂蟥、马骝尾、阴地蕨、白毛伸筋
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matatyermanniMoor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取,洗净,去附叶、须根,鲜用或晒干。
植株高约20cm.根茎粗壮,长而横生,密被棕色至灰白色、基部近圆形、向上为狭披针形鳞片,膜质,盾状着生。叶远生,无毛;叶柄基部有鳞片;叶片革质,宽卵状三角形,长、宽各约10-15cm,二至四回深羽裂;羽片有柄,基部1对最大,三角状披针形,其各回小羽片以基部下侧的较大,第2对以上的羽片较小,披针形,钝头;末回裂片通常有长短不等的2个钝齿,每齿有1条小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囊群盖近圆形,仅基部一点着生,其余分离。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m的山地石上或林中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1.性状鉴别根茎扁圆柱形,稍扭曲或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3-7mm.表面密被膜质、线状披针形鳞片,长约4mm,灰白色,基部圆形,红棕色;须根多数,棕褐色,除去鳞片、须根后,表面棕黑色,有不规则纵皱纹。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绿色,有点状维管束。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小形细胞,外被角质层,表面凹陷处着生丁字形鳞片;鳞片由多细胞组成,内含红棕色物质。分体中柱4-11个断续排列近环状,紧靠分体中柱周围的细胞,壁增厚,并具纹孔。内皮层细胞有明显的凯氏点。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浸泡4小时,滤过。取滤液5ml,在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少量溶解,再加醋酐-硫酸(19:1)试液数滴,溶液呈紫红色,上层液逐渐变绿色。(检查甾醇类)(2)取本品粗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等量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置沸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即发生棕红色沉淀。(检查单糖)
微苦;甘;凉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疖肿;带状疱疹;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腰肌劳损;跌打骨折
内服:煎汤,10-30g;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脾胃虚寒者慎服。
亦有以为其根与蛇、鼠尾、蚯蚓、蜈蚣等相似者,各以形名。
以其功能名之而有伸筋、骨碎补类名称。
《中华本草》
4白毛藤《百草镜》
BáiMáoTénɡ
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纲目拾遗》),望冬红、酸尖菜(《植物名实图考》),排风藤(《分类草药性》),土防风、耳坠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福建民间草药》),毛风藤(《江西民间草药》),毛老人(《江西中药》),红道士、毛和尚(《浙江民间草药》),野猫耳朵(《四川中药志》),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闽东本草》)。
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一般于5~6月或9~11月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
多年生蔓性半灌木。茎长达5米,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具细毛。叶互生;上部的叶多作戟状3裂或羽状多裂;下部的叶长方形或卵状长方形,基部心脏形,先端尖,全缘,长4~9厘米,阔2~5厘米,上面鲜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均有细毛散生,沿叶脉较密;叶柄长2~3.5厘米,有细毛。聚伞花序生于枝顶或侧生与叶对生;枝梗、花柄及花均密被长柔毛,花柄细长;花萼漏斗形,萼片5,卵形;花冠白色,裂片5,自基部向下反折,长5~6毫米,卵状或长方状披针形,顶端尖;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口,花丝短而扁。基部合生;雌蕊1,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半球形。浆果卵形成球形,初绿色,后变红色至黑色,直径6~10毫米。种子白色,扁圆。花期9~10月。果期11月。
野生于路边、山野或灌木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干燥的茎,类圆柱形,直径约2~7毫米,外表黄绿色至暗棕色,密被灰白色的毛茸,在较粗的茎上,毛茸极少或无,具纵皱纹,且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淡绿色,纤维性,中央形成空洞。叶皱缩卷曲,密被毛茸,叶柄长约1~2厘米。有的带有淡黄色至暗红色的果实。以干燥、肥嫩、叶绿、无子、无杂草者为佳。
白英全草含生物碱,千年不烂心茎中含甾体生物碱,有番茄烯胺、澳洲茄胺和蜀羊泉碱等。叶中还有含量较多的α苦茄碱和β-苦茄碱、较少的澳洲茄碱以及痕量的澳洲茄边碱。这些生物碱中主要的是蜀羊泉碱或番茄烯胺;β-苦茄碱有抗小白鼠肉瘤-的作用。
另据报道,叶中分离到一个甾体生物碱糖甙,水解后除得到番茄烯胺外,还有它的脱氢化合物番茄-3,5-二烯胺和小量的雅姆皂甙元。叶中又含维生索C.4~.2毫克%.
花序中含较多的甾体皂甙,主要是替告皂甙元和雅姆皂甙元,两者均有抗真菌的作用。
此外,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还发现有α-,β-和γ-蜀羊泉胺、γ-苦茄碱、替告皂甙元。根中含15α-羟基蜀羊泉碱、15α-羟基澳洲茄胺、15α-羟基番茄胺和15α-羟基番茄烯胺。
千年不烂心果实的成分详苦茄条。
抗肿瘤作用:蜀羊泉和红枣以1:1混合制成煎剂、糖浆剂对小白鼠艾利虚腹水癌及梭形细胞肉窟的实体型及腹水型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对子宫颈癌有效,但重复率低,进一步用相当生药40,80,克/公斤/天的煎剂及小剂量递增的给药方法,均无明显抗小鼠梭形细胞肉窟实体型、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及肉瘤的作用,但醇提取物对小鼠肉瘸则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β-苦茄碱。
甘苦,寒。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无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微苦涩,平。
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
①《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
②陶弘景:叶作羹饮,甚疗劳。
③《本草拾遗》: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结热。
④《开宝本草》:别本注,茎叶煮粥极解热毒。
⑤《百草镜》:除骨节风湿痛。
⑥王安卿《采药志》: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⑦《纲目拾遗》: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治疬癖,用煮牛肉精者食之。清湿热,治黄疸水肿,小儿蛔结腹痛。
⑧《植物名实图考》:治腰痛。
⑨《分类草药性》:治惊风,咳嗽。
⑩《药材学》:清热解毒。治恶疮,漆疮。
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闽东本草》:体虚无湿热者忌用。
①治黄疸初起:白毛藤、神仙对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草各等分。白酒煎服。(《百草镜》)
②治肝硬化初期:鲜白英一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风痛:桑黄二两,白毛藤二两。切碎,用绍兴原坛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饭碗。(《杨春涯经验方》)
④治风湿关节痛:排风藤一两,忍冬一两,五加皮一两。好酒一斤泡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妇女白带:白毛藤煎汁,烧小公鸡或桂圆,连汁食。(《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肝热:鲜白英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风火赤眼:白英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眼险。(《福建中草药》)
⑧治疗疮肿毒:鲜白毛藤全草四两,炖服。另以鲜叶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疥疮:白毛藤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和肥猪肉六两,酌加水煎,分两次吃下。(《福建民间草药》)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白英全草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2岁以下每次2毫升,每日2次;4~12岁每次4毫升,每日2~3次;12岁以上每次4毫升,每日3~4次。治疗31例,痊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尿三胆试验与肝功能恢复正常)23例,好转(自觉症状改善,尿三胆正常,肝功能好转者)8例。临床观察到,白英注射液对退黄、改善症状和降低转氨酶均有较好疗效,但对降低麝浊、锌浊及脑絮效果较差。
同属植物千年不烂心的全草,亦同等使用。植物形态详苦茄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