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来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唐代诗人方干
路有多远,家有多近
——兰溪市厚伦方村村歌
(陈三白词,徐琮曲,周芝莉演唱)
是谁手捧家书轻轻吟?
是谁在阁楼奏响古琴?
是谁庭前栽树思郎归?
是谁月下对歌表郎心?
廊下花草枯了又青,
窗前芭蕉顾自清影。
夜缝寒衣针线密密行,
挥斥方遒千年祈福音。
翠屏桥上月初明,
无头塔下波光粼。
何君不来厚伦方,
衣锦还乡山秀水清。
爱敬堂里读古训,
一脉相承百家亲。
何君不来厚伦方,
不忘初心与梦同行。
路有多远,家有多近,
一生忘不了的情!
三百多年前的烂尾塔是如何建成的?
(村歌创作后记)
这是一座矗立在水中的烂尾塔,村里人都叫它无头塔。
第一次见到这座塔的时候只是偶然经过那里,远远地看它立在水中央。
我走着,它站着;或许是我站着,它走着。
从明崇祯十四年(年)起,已经多年了,它一直这样站着,可谓是“塔坚强”。
明崇祯十四年,那是一个蛇年,明代大厦将倾。一个叫李自成的农民揭竿而起,这一年他连攻汝州、开封数城,自封“闯王”,直逼京城而去。
而远离京城数千里的一个乡下,兰溪厚伦方的乡民们梦想建立起一座祈愿祥塔。据记载,唐代诗人方干(字元英)一个叫方珉(字明三)的后裔在元代时从桐庐迁至兰溪大平乡后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家族,于是改后陵为厚伦,后称厚伦方。据老一辈说厚伦方就是一条船,可是少一根桅杆,在大明将倾之时更显得风雨飘摇,要有一根桅杆把它定牢才是。于是乡民们筹资开始建造这座七层高塔。可是从开始建塔之日起村里就出怪事,而且每建一层必死一人,村里人人恐慌。经族人商议,遂在建成四层后放弃建塔。
塔未建成,那个叫李自成的“闯王”虽然推倒了岌岌可危的大明之塔,却也没有建成自己的帝王之塔,最终倒让满清之族成就了帝王梦。李闯王的帝王之塔轰然倒塌,而厚伦方的无头塔却矗立至今。
于是这座无头塔也就成了一项永远的“烂尾工程”。自那以后,无头塔周边从未有村民靠近,走路都是绕道而行,更甭说建房居住了。改革开放以来,塔四周改成了珍珠塘,遂成厚伦湖,那塔也成了水中无头塔,反而成了厚伦方的一道美丽风景。只是后人再也无法明白这座烂尾塔是如何建成的?
最初接到厚伦方村歌的任务时,首先就想到了这座无头塔。而且又因为自己祖上也是方干之后,在宋末因受方腊之诛而改为陈姓,也算是同宗之缘。于是就欣然地接受任务,创作了这首略带忧思的歌词。想如今村歌多是从村落的角度赞美家乡,而此曲偏是从外出游子思乡的角度进行叙述。事实上,现在的大部分村庄都成了留守村,青壮男女都远离家乡,在外打工,而惟有老弱幼残的留守在家。在月明之夜,那种思乡的愁绪就自是油然而生了。然看我们的祖辈,或是因为战争,或是因为病疫,从来都是居无定所,风雨飘摇,厚伦方的祖上从桐庐迁居自此,我的祖上从淳安迁居至兰,他们何曾不也是游子。
可是路有多远,家有多近,毕竟家乡才是我们一生都难以离舍的情。
兰溪三白草堂
16三白草堂,美美分享;敬请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白癜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