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洞天福地1

道教的洞天福地,是世界最早的生态保护区,这是道教为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所作的贡献。在遍布中华大地的洞天福地,生长、繁殖着大量的生物、植物种类,而身居其境的历代道士们始终关心着山山水水、动物植物的保护,并把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心得写进了各种各样的名山志、宫观志及相关的道书中,从而为今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许多名山宫观中,留下了历代道士亲手种植的奇花异木,并且还制订了道规法令,以道教的戒律及法令来监督对环境与物种的保护。

1

华山

华山(资料图)

陕西华山上下,或山谷内,或庙道中,有许多处森林,都被称为“神林”,这些树林,“禁人采伐,如有犯者,立祸于身。山之西南隅,有一林侵天松桧,乃岳神游宴之处,名黑山林。有樵窃采之者,火烧虎食”。

这是用宗教信仰的力量,来保护华山的森林。又如黄神谷内的神姑林,“其林合围,松桧数万根,禁人樵采”。在西岳古庙道傍,有晋代古柏几千根,“两傍烽堠,以千字文为号,禁人牧放樵采”(王处一《西岳华山志》)。

2

茅山

应高道李玄静的感召,唐玄宗曾下诏明令:“敕江东道采访处置使晋陵郡太守董琬。山岳上疏分野,下镇方隅,降福佑于人,施云雨之惠。且茅山神秀,华阳洞天,法教之所源,群仙之所宅,固望秩之礼,虽有典常;而崇敬之心,宜增精洁。自今以后,茅山中令断采捕及渔猎。”后又敕紫阳观高道李含光,宜于开春之际专栽松竹果木,以华院宇。

茅山(资料图)

唐文宗大和七年(),茅山三观威仪道士孙智清等上状:“华阳洞天,众真灵宅。先奉恩旨,禁断戈猎樵苏,秋冬放火,四时祭祀,咸绝牲牢。自经艰难,失去元敕,百姓不遵旧命,侵占转深,采伐山林,妄称久业。伏请重赐禁断,准法护持,差置所由,切加检察,庶得真场严整,宫观获安,具元禁疆界如前。”

于是朝廷再次下“大和禁山敕牒”,严令“茅山界内,并不得令百姓弋猎采伐,及焚烧山林。仍委州县,切加禁止。”

延及北宋大中祥符二年(),针对一些不法份子肆意采樵渔猎,焚烧山林,真宗亦发“敕禁山”令:“访闻茅山界内祠宇宫观之侧树木,多有诸色不顾修法,擅行樵采,及放野火,焚烧山林。须议专行,指挥国家,方延景贶,以佑蒸民,眷彼名山,存于方志。或仁慈所治,或真侣攸依,是为降福之场,允谓栖神之所。故宜加礼敬答储休。岂可斤斧竞臻,樵苏无节,致嘉生之罔植,使灵迹以何观。爰伸禁止之文,用表肃恭之意。今下润州升州,候宣命到,于茅山四面立定界止,严行指挥,断绝诸色人并本山宫观祠宇主首以下,自今后不得辄有樵采斫伐,及放野火焚爇。常令地分巡检官吏、耆老壮丁,觉察检校。如有违犯,即便收捕,押送所属州县勘断”,一律严惩不贷。

对于一些老残枯树,不系古迹之内,需要砍伐,亦必须经宫观主持与州县官府共同研究,“指定界止,紧立标记,方得采取。若是己有斫伐延烧,到树行疏处,亦仰随处州县,勒定数目去处,常依时栽种补填,务要别无空阙,即不得辄便搔扰。仍将此宣命指挥,于宫观门首及往来要路,镌石晓示知委。”(刘大彬撰:《茅山志》)如此严厉的法令,这在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亦是一笔重彩。

3

仙都山

仙都山(资料图)

浙江仙都山,周回三百里,山峦起伏,溪水蜿蜒,峰岩洞壑,千姿百态。有鼎湖峰、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峰、铁城嶂、仙水洞、玉虚洞等名胜。

元陈性定《仙都志》序曰:“仙都东吴胜事,在道家书为祈仙洞天。爰自发迹轩辕,由唐逮宋,锡名荐祉,符端屡臻。”山中珍异草木多达一百八十余种,如金莲花、龙须草、寿松古柏、草龙胆、仙灵皮、三白草、石斛、络石、旋覆花、蓝宝、谷精草等。植被茂盛,古木丛生。其宫观有玉虚宫、金阙寥阳宝殿、黄帝祠、飞天法轮藏殿、天一真庆行宫、三官圣堂、梓潼帝君祠、洞天仙官祠、玉虚真官祠、隐真堂、金莲馆等。

为了保护洞天胜景,自唐时便严令砍伐捕猎。《仙都志》卷上曰:“自唐天宝戊子(),以独峰彩云仙乐之端,刺史苗奉倩奏闻,敕封仙都山周回三百里,禁樵采捕猎。”

赞赏

长按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zz/1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