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定竹枝词》与顾建清
戴一笠
先说几句。竹枝词,是地方诗文的奇葩。嘉定竹枝词,是吴淞江流域的异卉。《嘉定竹枝词》,是江南文史鲜活的花草,江南文化珍贵的收获。
嘉定竹枝词,哪里只是嘉定的。它是太湖水、东海水,从吴淞江两头流灌到嘉定时,迸发的水韵之乐、灵感之花。上海人、苏州人,乃至嘉兴人,都可从中窥见先人未曾消逝的生活,更不必说嘉定人、青浦人、吴江人、昆山人等吴淞江两岸的子裔了。
吴淞江
这是至今还活着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地方历史文化、江南文化。
下面聊聊闲话。
一天,小说家张旻兄荐读作家顾建清兄编辑的《嘉定竹枝词》,两人都是我信任的朋友,自是欣然。先前听说建清兄在编嘉定竹枝词,大概是他从上海嘉定区人大调到档案局之后的“重头戏”。
“重头戏”是我说的,我认为竹枝词、棹歌之类的地方诗文,是民间文化瑰宝,对了解、研究地方文史,又最有用,搜集、整理、汇编,更是非常不容易。所以对建清的工作,极为佩服。
我读书芜杂凌乱,积累下来的所谓藏书,也是如此。因为无意。惟独对江南民间文学的两类,是有意识、成体系收藏。一是歌谣,二是竹枝词,都有全套。我十几岁就参与民间文学采风,采录过一些歌谣,后来从小说中又引发进一步兴趣,对民间能唱或不能唱的诗歌词文,当然有体会。只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把兴趣丢光了。
张旻兄转给我看的是电子稿,一篇前言文字,并附王鸣盛的竹枝词、钱大昕和王的竹枝词,各六十首。读了很兴奋。由于我的竹枝词全编,不在手头,为了比照校核王、钱的词,特意买来《上海历代竹枝词》。说明我读得还是认真的。
过了不久,收悉完整的嘉定竹枝词》印刷本,就看得更清楚了。
嘉定吴淞江边
张旻推荐的电子稿,我再荐给《湖海边》的读者。那是小众的读品,但《湖海边》是“青吴嘉嘉”以及长三角文化一体化、文史一体化、文史研究一体化的倡导者,让有兴趣的人免费读到来之不易的好东西,不也是善举?
王鸣盛《练川杂咏》,与钱大昕和作,是嘉定竹枝词的代表。钱大昕是公认的当时最有学问的大学者,甚至没有“之一”,王鸣盛也是大经学家,嘉定历史上唯一的榜眼。他俩是郎舅关系,王是钱的妻兄,钱是王的妹夫,一唱一和,成了嘉定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俩都曾久居苏州城里。钱大昕执掌苏州紫阳书院,长达十六年。因此他俩实也是清季苏州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跟嘉定竹刻一样,随着半个世纪前嘉定划入上海市,行政区划割裂了吴文化。整体的历史文化,变成区域的碎片。此后的地方学者,已经缺乏整体的概念,不具应有的文化视野和胸襟,喜欢狭隘的争执,哪个名人是我不是你的,哪首民歌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诸如此类。非常可笑。这是“地粹”,立意永远是自己的地方比别人的地方优越。其实,眼界很蹩脚。
难道不可以既是你的又是我的?《嘉定竹枝词》吴淞江边的日常生活、文化场景,就是如此。“共情”是一种美德,也是美的情感,也是感情的能力。
横跨嘉定、长宁的吴淞江新桥
他俩的竹枝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感谢建清兄的劳苦之编。他曾是嘉定区最年轻的镇、局干部之一,但志趣在文艺。为人至诚,品格高尚。他是永远不会辜负朋友的人,词典上没有“背叛”一词。我参加嘉定文学工委活动,都是他服务,因为总是定不了时间,几次订好房间买好机票还要退,劳烦他的事真是不少。
现在这位老实的老好人,专心致志完成一件大好事。他“辑编六载积累、二年摘录、三增其篇、五校其稿”,终成《嘉定竹枝词》。见仁见智,我从中见到了吴淞江史话。匆此陋文,表示祝贺。
《嘉定竹枝词》
绵延不绝之嘉定竹枝词
文/蒲?塘
竹枝词是诗中奇葩,至今吟咏。其渊源为民歌,与子夜歌相类似。文人陶治,其肇始于唐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之咏,初多抒儿女风情,后亦歌风土胜迹、民风习俗,再之亦广。吴风越地,亦复承传。洵如邑人张鹏翀所云:
“吴歈越艳自古而传,榜人之歌尤近骚雅,如芦中人、山有木之类,皆不拘格调,自然清婉。今世所尚柳枝词近之,然亦不尽可歌。榜人所歌,大率杂以土音,叠以虚字,其义至俚浅,而风前月夜与欸乃之声相和,嫋嫋动人。”
嘉定建县于宋,然风雅早随吴越蕴育流传,延绵至今。
嘉定八百年
宋龚昱《昆山杂咏》间涵此风。嘉定竹枝词之大端,当属元代寓居嘉定的杨维桢,其作《西湖竹枝词》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使竹枝词由民歌体发展为风土诗。
元代嘉定严恭、强珇、释祖教、释良琦、知州王立中、教谕杨伋等文人、僧人、官员,受其鼓舞,创制厥词。其时,王逢寓居邑南淞畔,亦彼此相应。
至明代,嘉定儒生遍及廛里乡野,竹枝一风,继之流响。王道通承抒儿女风情之源,其《词四首赠奴》序云:
“词体拖俚带艳,与雅诗绝不类,譬之妇人,然雅则幽闲贞静之淑女也。词真酒家胡之妖冶而善谑者耳。”
“嘉定四先生”、“侯黄两先生”等诸多高士儒客亦书而歌之。如李流芳《西湖竹枝词》,黄淳耀《竹枝词》《田家杂咏》等。
迨清代,嘉定竹枝词蔚然而成大观。读书之人少而习之,卓荦之才往往有作。如张庆孙,“年十二,口占竹枝词,琅琅可通。”李金声,居南翔,天才敏捷,县试赋竹枝词百首,顷刻立就,邑令汪福安拔寘第一。”
嘉定孔庙
巾帼不让须眉,大户、士人之才女亦习咏之。而文人墨客、学究官员作之愈夥,所咏范畴增广。由儿女幽情、冶游愫情、田家兴情,广而风土人情、节礼民俗,以至诸多杂咏。
一是邑人咏风土名胜之多,如浦文俊咏练江,陈松、王庆勋咏南翔,孙岱、张昉咏安亭,金襄、李荣春、顾荃、盛廷猷咏黄渡,汪楷咏外冈,郁班咏娄塘,顾彧咏海上,张锡爵咏白鹤江,陈钧咏蕰藻浜,別有咏马陆、诸翟、桃浦等。
二是流居嘉定之士兴而歌之之深,著者属太仓顾张思,寓嘉定,浏览方志,心存疑虑,考而撰《寓疁杂咏》六十首,于考察地方风俗历史,颇为有助。
三是出外疁人抒怀风物咏之之切。佼佼者亦多,若王初桐《济南竹枝词》百首,捜奇采逸,遍及群书,才调清和,风流蕴藉,得缥缈之余韵,不徒备历城掌故。若周宗泰《姑苏竹枝词》四十二首,载苏州风俗,其序云:
“吴中俗例相沿,都不可解,或傅会经史名目,或出自老媪村农臆造之口,以讹传讹,习为固然。予偶然寄兴,戏缀成诗。”
若疁西复侬氏、青村杞庐氏《都门纪变百咏》,述八国联军之役中义和团形形色色之情状、满清颟顸可笑和仓皇失措、乱前乱后北平城内之乱象,深含无奈与忧虑。若浦文俊《笠翁野唱》二十一首,述太平军攻占嘉定城情形,愤恨交加,杞忧不忘。
《练川杂咏》
此时期至重至显之作,当推乾嘉时期“练川杂咏”之盛事。启始者王鸣盛,其先创《练川杂咏》六十首,其词援引多邑志所未载。妹夫钱大昕观之,继作《练川杂咏和韵》六十首,采引之事,亦可补志。未几,舍弟王鸣韶阅之,亦作《练川杂咏和韵》六十首,并自序云:
“家兄向有《练川杂咏》六十首,钱竹汀学士次韵和之,极为博雅。余复采杂事,续和若干首,亦可少补志乘之略。”
之后,陆遵书读之,颇为吸引,亦博览广采,作《练川杂咏》六十首。钱大昕婿瞿中溶闻之,作《续练川杂咏》二十八首。以上诸人,踵武相咏,成一时之大雅。
有咏嘉定一县之成例,便有歌三侬一镇之来者。鹤立者当推朱淞和陈松。朱淞《三槎浦棹歌》,顾佩铭序云:“笠江大兄尝用竹垞太史鸳鸯湖棹歌韵,著《三槎浦棹歌》百首,综所见闻,留为典故。”
陈松《槎浦棹歌》百首,杨文斌序云:“扢扬风雅,网罗旧闻,仁人之志也;陶写性情,流连风景,智士之怀也。兴之所至,道即寓焉,美乎哉!”
两者皆述南翔之风景旧物、慨陶仁智者情怀,备南翔掌故考焉。
南翔古猗园石舫
邑之士人在外楫毂流徙,咏山河地域、名胜古迹之作多矣,钱大昕、王鸣盛、瞿中溶、张鹏翀、曹仁虎、陈诗庭、张锡爵、张云章、朱右曾、洪朴、江剡、张揆方、汪楷、程庭鹭、王元勋、王庆善、王惟成、金慰祖、时起荃、张修府、周文禾、秦偕、廖文锦等儒者名流之作,郁郁乎文哉。
流寓雅士墨客,亦寄情吟之,吴历、马万、顾张思、李云栋、蒋宝龄等,交游南北,寄物吟怀。
清末,余响时起,愿花常好馆主,名王安,号练水寄鸥,其《疁城竞渡竹枝词》五首,记述嘉定端午竞舟风俗。厥后,作《练川竞渡词》六首,又记之。
嘉定竞舟旧影
及民国,烽烟继起,风雨如晦,嘉定竹枝,音韵不绝。季韶浦文球之子泳,先于海上撰《都市杂咏》百首,写沪上所见百事,道时事风情。后于日寇侵嘉之后,尝作《龙舟竹枝词》二十余首,载于《练水春秋》报,亦道疁城五月初五赛龙舟之习俗。潘仰葊词咏苏杭,徐锡丞又唱武陵。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总有晴。
新中国建立后,继有胡厥文作《兰州杂咏》、谭正璧撰《黄山百咏》,乃谓新唱。
今日嘉定
综之,嘉定八百余年之邑声民歌简而概之。然因兵燹、运动、天灾、人祸,若干业已散佚,则更夥矣。如顾成志《疁志述闻六十首》、洪朴《黄渡竹枝词》、陆曰寿《吴淞竹枝词》、诸维诠《练川百咏》、陈化钧《练湖渔唱》、朱焘《东溪渔唱》、金茂堂《西粤竹枝词》、庄铨《融罗竹枝词》等,憾之仅见题名记录。
绵亘久远的嘉定竹枝词,备存着嘉定风土民情,佐证着嘉定文化历史。于昔,已表抒时代情感、文化观念、社会思想、乡土意识;于今,可保留历史地理、人物事件、民风民俗、道德礼仪等文字资料。俾之,可介资政、存史、育人焉。
王鸣盛:练川杂咏
清?王鸣盛
王鸣盛像
三江烟水接溟濛,最好东吴更向东。
荷叶菱丝秋瑟瑟,放船恰趁鲤鱼风。
王新城《送侯大年归嘉定》诗:“送客三江去,东吴更向东。潮添瓜蔓水,秋老鲤鱼风。”
纵无山水类穷乡,亦有烟波竹树光。
记取金风亭长句,四先生里读书庄。
明邑令万任《城上远眺》诗:“无山无水类穷乡,竹树参差覆女墙。”朱锡鬯《题侯大年凤阿山房》诗:“四先生里读书庄,髯也经营兴不忘。”金风亭长,锡鬯自号。
法华古寺塔铃催,瑞竹轩窗面面开。
陌上女郎连袂出,即山亭子探春来。
法华寺,宋开禧间建;瑞竹轩,元大德间建,在集仙宫内。城隍庙后园,邑中最胜处,中有即山亭。
法华寺
绀宇岧峣一水湄,昼长幡影石坛移。
使君入梦耽松菊,早办兵来夜遁时。
常懋,临邛人,宋淳祐进士,知嘉定事。有《集仙宫偶憩》诗云:“松菊年来入梦频,公余乘兴此寻真。”后为参知政事。元兵至临安,遁去。虽在嘉定有惠政,不足道也。
白头林叟泪潸然,雨雨风风送客船。
一枕豆花虫响处,可怜也是宋山川。
林景熙《练川道中次胡汲古韵》诗:“一枕江湖梦,五更风雨舟。水寒荷叶老,虫响豆花秋。”景熙,宋之遗老,尝与唐珏收高孝陵骨葬于兰亭。
东吴粳稻转云帆,剧贼居然万户衔。
今日荒江存败舫,任他渔父捉螺(虫咸)。
宋季,海盗朱清、张瑄备知海道曲折,伯颜平宋,二人遂言海运可通,造平底船六十艘,运粮四万六千余石,由海道入京,立都漕运万户府,二人掌之。瑄,嘉定七都人也。
荒城僻陋海东头,曾属张王割据州。
回首可怜黄菜叶,西风事业一齐休。
《辍耕录》:至正十六年正月,张士诚据平江路昆山、嘉定、崇明,州人相继降。
野奴泾水没苔矶,清镜回塘映夕晖。
犹有老人学农隐,稻花香里掩柴扉。
野奴泾、清镜塘、水名,高启有《练祁老人农隐歌》,为邑人朱樵作。元陈达观《练川夜泊》诗:“黄芦叶响双溪雨,白稻花香两岸田。”
鸭绿粼粼漾细烟,鵁鶄鸂鶒满平川。
雪篷钓侣浮家去,好把图书载一船。
宋王斗祥《练川歌》:“吴淞江上流来水,鸭绿粼粼漾清泚。夜来雨涨三尺深,鵁鶄鸂鶒争浮沉。”元流寓张天永,字雪篷,自号张率,为作《雪篷之歌》,有“鸡犬图书共一船”之句。
吴淞江
强家池馆浦家堂,水槛风亭一半荒。
寂寞寻秋何处好,漫怜黄菊有寒香。
嘉树堂,强珇故宅,杨维桢记。野芳堂浦氏别业,贯云石记。宋邑人孙载《重九》诗:“未有金貂来换酒,可怜黄菊为谁香。”
酸斋松雪笔踪妍,虞揭柯牟也并镌。
谁向丛祠访金石,中吴更续旧闻传。
大德寺,贯云石记;圆通寺,赵孟頫记;万安寺,虞集记;三教堂,揭傒斯记;三皇庙,柯九思记;明伦堂,牟巘记。《中吴纪闻》,邑人龚明之撰。
汀花岸草拂渔蓑,处处春城荡桨过。
闻说石孩曾盗酒,至今桥畔醉人多。
宋开禧间,孩儿桥北徐公酿酒屡耗,疑之。一夕露坐,见小儿数辈,踵而逐之,至桥忽灭。始悟桥栏所琢石孩为祟,凿断其趾,怪遂息。元杨维祯有诗。
汇龙潭里泊轻桡,一篑平冈影动摇。
弱柳萦桥烟漠漠,春涛罨岸雨潇潇。
汇龙潭在县学前,积水数顷,中峙土山。娄子柔诗:“澄潭如镜碧参差,一一平冈影倒垂。”
汇龙潭赛龙舟
落尽莲衣桕叶丹,吟虫唧唧诉轻寒。
爱他小竹山人笔,满幅秋容写蓼滩。
明邑人王翘,号小竹山人,工画草虫,见《明诗综》及《居易录》。
二黄香火影堂供,一径西林碧藓重。
可惜古松空翠畔,不移此地看成龙。
二黄先生祠,祀陶庵、伟恭兄弟,中悬画像。西林庵,二先生自缢处。西隐寺空翠亭有古松二株,吴梅村诗:“绝顶危巢鹳,奔枝破壁龙。”
竹作笆篱石作垣,拱星桥畔有闲园。
半天高柳晴飞絮,一碧清溪直到门。
拱星桥,宋嘉定十二年建,桥西予所居。
箬鱼欲上雨初晴,好向南邻北舍行。
盼取新泾夜航到,数钱换得靸鞋轻。
元谢应芳《嘉定道中》诗:“黍熟湖田花鸭飞,雨香秋浦箬鱼肥。”新泾,在城东三里,民皆织草履为业。朱文盎赠顾生诗:“已分为农毕此生,每思黄草靸鞋轻。夜航一两烦君寄,好向南邻北舍行。”
海水摇空绿浪开,艨艟花鼓午潮来。
寻常火伴空惊避,错认番船金甲回。
元殷弼《望海》诗:“白舵红旗三月浪,紫箫花鼓午潮风。”《辍耕录》:“嘉定州大场沈氏,因下番买卖致巨富。一日自番中还,先报家信,有云:‘番船今到何处,发金甲先回。’金甲者,碓坊甲头也。后因逐一悍仆,仆出此书首告,以为玉印未到,金甲先回。沈厚赂官府,得申理。”
草屋三间近水湄,整襟据案一村师。
儿童几辈开秋学,正好凉生积雨时。
乡塾每以七月开馆,至冬则散,谓之秋学。元邓文原《送俞观光赴大场义塾师》诗:“稻粱秋足飞鸿外,灯火凉生积雨时。”
练川、法华寺
轻舟舴艋独沿洄,麦浪初翻蚕豆开。
少妇青裙兰叶鬓,无心刺绣绩麻来。
大场农家妇初未读书,临没,忽向夫索笔砚,题云:“当年二八到君家,刺绣无心只绩麻。今日对君无别语,免教儿女衣芦花。”
西风策策碧波明,菰雨芦烟两岸平。
暮汐过时渔火暗,沙边觅得小娘蛏。
宋吴惟信《江湾秋日》诗:“离离残日水烟昏,策策西风卷白云。”元王逢《简夏嘉定》诗:“暮汐蛏开甲,秋原木放棉。”俗称蛏为“小娘蛏”。
秒河络角月如弓,茅屋疏林远火红。
叫断鬼车惊客梦,进窠有雨出窠风。
鬼车,鸟名,向南啼为进窠,向北啼为出窠。谚云:“出窠风,进窠雨。”
榉柳阴浓带夕曛,林塘诘曲水沄沄。
移船杨九娘祠宿,葵扇轻挥豹脚蚊。
九娘,孝女,为蚊啮死。
树影烟光镜里涵,鱼苗如蚁水揉兰。
数声晚唱斜阳外,何处晴波漾菊潭。
吴惟信《江湾即事》诗:“几簇人家烟水外,数声渔唱夕阳边。”惟信有《菊潭诗集》。
略彴前溪杂吠尨,白沙锦石照篷窗。
木棉花外西风紧,时有竹鸡啼一双。
邑产木棉,亦产竹鸡。
玉帐云屯安在哉?飘零大树亦堪哀。
军持掘得荒原里,沽取村醪酹一杯。
金兀术渡江,韩蕲王以三师邀其归道,一师驻江湾。土人往往掘得古瓶,云是军中酒器。
片石萧然卧水涯,何当敲火任童儿。
摩挲未忍匆匆去,曾建当年五丈旗。
蕲王建旗石,今在江湾。
小小溪桥淡晚烟,弯弯竹径俯清川。
提壶共赛春前社,捕蟹时撑屋后船。
嘉定城区练川夜景
枯骨专车历劫沉,海桑几度岁华侵。
只今一帆秋江路,惟有苍苍蒲稗深。
元元贞间,民家凿井得龙骨。杨维祯诗:“黄冈之土凿层层,枯骨专车几劫崩。”龚璛《嘉定道中》诗:“客梦孤云散,渔翁一帆收。人行江路晚,花绕槿篱秋。”
捍海塘边碧四围,苍茫暮色散烟霏。
登楼试瞰吴淞月,万顷沙明一鹭飞。
晋咸和间,吴国内史虞潭筑捍海塘。元倪瓒《送张德常同知嘉定》诗:“城接近瞰吴淞月,堠馆微沾沧海云。”见《清閟阁集》。
去去沙冈又外冈,槿花篱落自斜阳。
树头几点疏疏雨,便惹秋风作意凉。
沙冈、外冈俱在城西。宋游君傅《沙冈待潮》诗:“数点弄秋疏雨过,槿花篱落举斜阳。”
外冈冈身
绣鸭冲波飞复还,夕阳沟水响潺潺。
棹声烟里唱歌去,行尽黄姑十八湾。
黄姑塘有十八湾。
瑶窗蕙帐掩苍苔,翠羽明珠徐步回。
说与乡园小儿女,年年乞巧庙中来。
织女庙在黄姑塘。
杨公墓前鸭脚黄,盐铁港上西风凉。
满江柔橹一时发,晚饭柁楼菰米香。
宋两淮安抚使忠惠侯杨滋墓在外冈西,上有古银杏一株。盐铁塘,相传汉吴王濞运盐铁处。
娄江风急昼溟溟,一片芦碕接苇汀。
笠泽沙湖千尺浪,飞涛直下海门青。
安亭村径傍清渠,顾浦空塘竹树疏。
猎猎朔风寒水上,无人知是震川居。
安亭在城西南二十四里,顾浦在安亭南,有归震川故居。震川《别安亭诸友》诗:“悠悠寒水上,猎猎朔风吹。”
安亭老街
春申古渡夕阳多,低盖乌篷晒绿蓑。
笑指妻儿闲结网,自吹长笛送沧波。
黄渡,相传春申君渡处。明袁凯《重过黄渡有感》诗:“马家宅畔无乔木,徐氏门前芳草多。留得白头渔父在,年年长笛送沧波。”马、徐二姓盖是时巨族也。
吴淞江头白鹤村,侍郎桥畔升仙墩。
仙翁已去无人问,断垅荒畦月一痕。
白鹤村,唐王可交遇仙处,旁有升仙墩。张昉诗:“升仙墩对侍郎桥。”
清龙江上柳千丝,曲曲樵风引棹迟。
却忆天台黄月屋,苍松翠竹此题诗。
元黄庚《青龙江馆舍》诗:“幽楼俗事不相关,家在青松翠竹柏间。”庚,天台人,有《月屋漫稿》。
震泽西连宝带桥,吴淞东去碧迢迢。
津亭日暮风和雨,半是江声半海潮。
江上闲来理钓纶,柳塘荷港水鳞鳞。
夜深泼刺跳鱼响,冲破一方青白蘋。
元贡师泰《吴淞漫兴》诗:“披衣独坐过子夜,船尾跳鱼时一鸣。”见《玩斋集》。
沪渎遗墟满绿芜,东吴内史漫捐躯。
不知陵谷销沉后,还有沙中折戟无。
袁山松为吴郡太守,孙恩作乱,山松筑沪渎垒缘海备恩。恩寇沪渎害山松事,见《晋书》袁瑰、孙恩二传。今沪渎在城南四十里,临吴淞江。
沪渎
黄屋东门事可悲,独留遗庙飐灵旗。
村巫教就神弦曲,犹唱妫蜼旧日词。
纪信庙在吴淞江上,王彝有《神弦曲》。彝字常宗,邑人,自号妫蜼子。高启为作《妫蜼子歌》。
望仙桥畔尽渔家,豆架瓜棚傍水斜。
几只小船杨柳岸,腥风一剪漉鱼虾。
望仙桥在城西十八里。
古桧苍松倚夕阳,花宫突兀自萧梁。
凭留拳石经幢在,嵌向云深旧曲房。
南翔寺,天监间建。元苏大年诗:“行人欲问前朝寺,古桧苍松满夕阳。”见翟校《练音》。宋僧居简诗:“风袅经幢石,莲开品观花。”见《北磵集》。元顾瑛诗:“此生自是逃禅者,著我云深第一房。”见《玉山璞稿》。
南翔古猗园
檀园遗址剥苔斑,疏柳归鸦一抹山。
还似当时寒食路,红轻绛浅画图间。
檀园,李长蘅别业。钱牧翁《题长蘅画》诗:“橘花寒食横塘路,绛浅红轻荡桨迟。”见《有学集》。
一村吉贝一村秧,十里沙滩十里冈。
指点城闉看渐近,松扉两扇认留光。
留光寺,旧名显庆,在南门外三里。元僧善住诗:“舣棹逢精舍,松扉昼不扃。”
小娄塘接大娄塘,独速衣轻上野航。
绿树连村花两岸,船头已入水云乡。
程孟阳有《晚发小娄塘夜泛》诗。又娄子柔诗:“种鱼塘上连村树,低水桥边两岸花。”
新春爱嚼米花甘,听闹元宵兴倍酣。
高点采灯千百盏,年年此夕照田蚕。
正月十四日,以糯米投焦釜爆成花,曰“米花”。十五日夜,击锣鼓曰“闹元宵”;以高炬照田中,曰“照田蚕”。
麦蚕簇簇满筐盛,麦饭携来饷耦耕。
齐戴荠花新样好,春光遮莫近清明。
取未熟麦生食,曰“麦蚕”。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
唼喋金鱼泛缘漪,盆花深院影离披。
玉人云鬓堆鸦处,斜插朱松龄一枝。
邑产金鱼、盆树,可供清玩。明邑人朱松龄以竹刻笔筒、香筒、酒杯、簪钗等物,今女子首饰有名“朱松龄”者。
涂妆绾髻斗风姿,串客新来拜教师。
粗细十番听更好,便应狂杀冶游儿。
梨园子弟为串客,有乐器无人声,为“打十番”。
嘉定西门外
糖霜沁齿冷于冰,消渴清泉瀹细藤。
还待深秋乡味足,饤盘软嚼蛓毛鹰。
掘栝萎根磨作粉,加糖及薄荷蒸食,名“玉露霜”。金银藤花可代茗饮。蛓毛鹰,芒种时至,入秋食蛓毛则肥。
促织鹌鹑各逞雄,吴侬杂戏效儿童。
千钱携到开场斗,共展氍毹斗室中。
秋冬间,竞以促织、鹌鹑为斗。
渺渺遥空雁一绳,离离秋野稻交塍。
移舟月黑疏林外,时见深村织妇灯。
一九二九征雁飞,三九清霜秋叶稀。
四九夜眠如露宿,催裁药布制寒衣。
冬至后每九日为一九,以九九识寒暄之节。谚有云:“一九二九,行人不出手;三九二十七,树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邑出药斑布。
筑得新场似削平,闲抛碌碡闭柴荆。
地炉榾柮腾腾暖,好听连村打稻声。
糟床一夜滴新篘,注向瓷罂烂醉休。
村酒休嫌十月白,冲寒胜似鹔鹴裘。
十月白,酒名。
胶牙一碟杂饧?,守岁团圞听曙鸡。
烧罢籶盆添旺相,家家春帖换新题。
明邑人王槐《祀灶词》:“陉边烂煮黄羊鲜,一碟胶牙腻更园。”见《斫芩余稿》。除夕,燃火于炉门外,曰“糁盆”,亦名“旺相”。
江村烟景足盘桓,两岸无山野色宽。
相约比邻老兄弟,风阑雪艇下渔竿。
(录自《先泽残存》)
《先泽残存》
钱大昕:练川杂咏六十首?和王凤喈韵
清?钱大昕
钱大昕像
练祁秋涨接空濛,望里微茫是海东。
短棹远冲烟树外,绿蓑渔子话乡风。
宋宁宗嘉定十年,知平江府赵彦橚、提刑王棐请割昆山县之安亭、春申、临江、平乐、醋塘五乡置县,以练祁市为治所。练祁,水名也。宋人吴惟信《泊舟祁川》诗:“片帆屡卷暂停船,东望微茫接巨川。”元陈达观《游练水》诗:“短棹远冲秋色里。”
弹丸城小只如乡,绕郭春流匹练光。
僻左自来遗迹少,图经空识府君庄。
庄府君墓在澄江门南,相传士人掘得墓石云:府君讳泰,咸通三年,葬昆山县东一百里。伍家冈身横沥水西八十步。
丽谯莲漏急相催,北郭层楼面面开。
夜半钟声惊客梦,应奎山上月华来。
钟楼在城东南隅,应奎山在儒学前。
绀塔崚嶒枕水湄,升仙台下短篷移。
苍松翠柏天台路,可忆高歌击楫时。
王可交,华亭人,移居白鹤江,以耕钓为业。一日,棹舟击楫,高歌泛江,歘见中流彩舫载七道士,呼可交,登舫谓曰:“汝好骨相,合为仙。”与之二栗,食之,甘如饴,命黄衣送上岸,但见峰岭重复,松柏参天,乃在天台瀑布寺前。今升仙台故址在青龙寺塔西。
浯溪风度自超然,烽火催归海上船。
吟罢看云滴露句,不知梦月落平川。
王逢,江阴人,避乱青龙江上,颜其室曰“萝月山房”。逢有诗云:“病就山中隐,烽催海上舟”。又云:“看云暮影齐巾角,滴露春声落枕凹。”
海运乘风快使帆,千夫长各署头衔。
何人为仿官师例,也补题名勒翠瑊。
杨枢,字伯机,嘉兴人,官松江、嘉定等处海运千户。曹某,常熟人,官嘉定等海运副千户,迁海运副万户。黄缙俱为志墓,见《黄文献公集》。
征歌曾费锦缠头,檀板家僮唱石州。
好事沈郎今不见,晓风残月且归休。
安亭有二沈氏,昔时有沈元寿者,慕宋柳耆卿之为人,撰歌曲教僮奴为俳优,以此称于邑人。见归有光撰《朱肖卿墓志》。
柳条拂浪水平矶,一片清光漾落晖。
遥指幽人结庐处,风清月淡半开扉。
元王子昭《咏练川》诗:“芹芽进士抽白玉,柳线拂浪摇青金。”又“提防有人新结庐,轩窗瞰水宜幽居。风清月澹堪娱乐,笑掬沧浪缨可濯。”
练川
渺渺张骞槎畔洇,茫茫黄歇渡前川。
沧桑阅尽恒沙劫,不信还留铁力船。
槎浦,俗传张骞乘槎处——黄渡,一名黄歇渡。考《郏亶水利书》有:大黄肚浦、小黄肚浦。后人讹肚为渡,乃以春申君姓附会之。明嘉靖初,邑人沈东津宅后掘得铁力木船一,盖朱清、张瑄造舟海运时所遗。
耆德争推中隐堂,科名父子破天荒。
清修谨勿因人进,传与当官一瓣香。
龚明之《中吴纪闻》:曾大父,讳宗元,字会之,登天圣五年第。主杭州仁和簿时,范文正公为帅,改容礼之曰:“公器业清修,它日必为令器,谨勿因人以进。”曾大父敬服其训。又云:曾大父自都官员外郎分司南京,谢事家居,建中隐堂;与尚书屯田员外郎程适、太子中允陈之奇相与从游,日为文酒之乐,二公皆耆德硕儒致政于家,吴人谓之“三老”。
移栽盆树绮窗妍,截得筠筒手自镌。
花鸟徐熙山马远,无人知是小松传。
朱稚征,号三松,善仿名画剪盆中花树。朱缨号小松,善雕刻竹器。三松,小松之子也。
离披雨笠与烟蓑,欵乃声声放棹过。
一自樊川曾夜泊,至今清露白云多。
杜牧《吴淞夜泊》诗:“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牡丹头小拨轻桡,兀坐低头长日消。
行遍九行十八镇,棹歌听唱雨潇潇。
牡丹头,船名。
枫染秋林叶叶丹,斜纹衫薄惹轻寒。
野田黄雀飞将宿,月上芦花白一滩。
斜纹布可制衫。黄雀,西乡多有之,味美。
庄严佛像法堂供,五粒松枝翠影重。
怪雨淙淙风瑟瑟,夜深疑化作苍龙。
西隐寺古佛,元时新安巧匠洪海云所造。寺有罗汉松三株,系三四百年物。叶方蔼诗:“昼鸣风瑟瑟,晴怪雨淙淙。”今皆无存。
丛残诗碣倚颓垣,姓氏传讹竹素园。
记否严陵投赠句,南窗家世本苏门。
集仙官有元人石刻诗,首题诗“寄集仙南窗炼师,严陵杨大伦顿首”;末题“天历己巳夏孟书于练庠冷斋”。南窗炼师者,集仙宫住持,提点冲靖守正凝和法师孙应元也。故诗有“炼师苏门仙,丹灶煮白石”之句。韩浚《嘉定县志》载此诗,题云:“寄集仙宫叶炼师。”按:《续吴录》云:嘉定之集仙宫,宋嘉定十七年道士叶子琬建。子琬为两街都道正,赐号冲妙大师。此诗作于元天历中,不得与叶同时。
花朝二月雨初晴,笑语相将北郭行。
折得缃桃刚一朵,小鬟偷压鬓云轻。
俗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城西北隅多桃花。
刺眼繁花细细开,陌头女伴踏歌来。
烧香才罢游园去,延绿轩前薄相回。
城隍庙后园水石亭台最胜,中有延绿轩。俗呼“嬉游”为“薄相”。
辛苦吴郎发早衰,诛茅曾此傍江湄。
轻阴细雨东风软,又是梨花瘦尽时。
宋吴惟信,字仲孚,湖州人,寓居白鹤江,有诗云:“白发伤春又一年,闲将心事卜金钱。梨花瘦尽东风软,商略生平到杜鹃。”
横塘纵浦水潆洄,吉贝花铃两岸开。
朵朵提囊看似茧,争携花簏捉花来。
木棉一名吉贝,花房曰花铃,花大者曰提囊,收花谓之捉花。邑人称木棉花之称花者,犹洛阳之牡丹也。
渔灯横照渌波明,插藕编蒲岸岸平。
沙里钩来乡味好,绝胜糖蟹与糟蛏。
沙里钩,蟹属,从沙中钩出,故名。
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红。
楝花倒覆三间屋,酒幔低垂十里风。
杭家村在顾浦西,明巡抚周文囊忱尝微行至此,士人因名曰“周公村”。
澹沱湖光漾晚曛,龙船戏水绿沄沄。
丹砂书就符教佩,蕙帐凉风夜辟蚊。
五月五日看龙舟竞渡。丹砂符,佩之辟蚊。
横斜藻荇镜中涵,洗尽浮云天蔚蓝。
烟际几番回橹窡,棹歌声入汇龙潭。
汇龙潭在儒学前。
汇龙潭、孔庙
白鹤江村吠乳尨,白鹤江水射船窗。
罟师举纲日薄暮,定有四鳃鲈一双。
白鹤江在县西,南有白鹤村。
病疟唐生果怪哉,流连时命亦堪哀。
胸中磊块难消得,日饮无何且百杯。
唐钦尧《答友人问疾书》:“仆之贱恙,雅与众异,他人病疟多气乱,仆兹病疟转神清,就枕之后,一念感慨,心雄万夫,应制之撰述,面君之议论,原祖宗之纲纪,究庙社之安危,廷诤千言,具有条理,乃遂荡清宿恶,扶植天常,明扬幽沈,剔抉淫蠹,事已就绪,谢政东归,素愿大慰。则夜已过分,以此疾不知当属何门而治之,当用何药也。承兄爱厚,辄述病原,观毕便掷还小仆,勿令世人知有此怪症也。”见《归太仆集》。
黄姑遗庙傍江涯,膜拜纷纷乞巧儿。
闻说金篦曾划水,晚风肃肃卷灵旗。
《中吴纪闻》:昆山县东三十六里,地名黄姑湾,故老相传云:尝有织女、牵牛星降于此地,织女以金篦划河,水涌溢,牵牛因不得渡。乡人异之,为之立祠。
依依墟里散炊烟,短短笆篱带晚川。
黄叶西风盐铁路,布帆一半贩花船。
盐铁塘,吴越王运盐铁处。
沈司徒庙夕阳沉,赵四官坟蔓草侵。
沙浦潮兼桑浦急,腰泾水比界泾深。
沈司徒庙在娄塘,元至正六年建。赵四官,不知何人,有坟在腰、界泾二水之间。沙浦、桑浦,二水名。
绿树依微绣幕围,平桥细雨正霏霏。
菜花开后梅头出,麦浪翻时团尾飞。
梅头,鱼名;团尾,鸟名;俱出高桥。
一篑闲园近石冈,青虫网户弄斜阳。
恰宜消夏浮朱李,乱打新荷雨气凉。
石冈在澄江门外,龚方伯锡爵别墅在焉。程嘉燧《石冈园杂诗》:“竹风荷涧北,雨气石冈南。”又《同唐、娄二兄游石冈园》诗:“林晦今朝雨,荷欹昨夜风;客来无洒扫,网户有青虫。”
鸂鶒䴔鶄任往还,野田雨过泻潺潺。
娄江北去无多路,记取侬家相见湾。
刘家河,古娄江也,有相见湾。(编者注:鸂鶒:又名紫鸳鸯。)
期颐堂下绿凝苔,垂白身绯拜赐回。
九十年华弹指过,有人曾识寿星来。
《吴郡志》:龚明之,字希仲,居昆山黄姑别墅,作期颐堂,日饮其间。《中吴纪闻》:予年二十时,与郑君聘应求同在郡庠,应求精于人鉴,语予曰:“吾友乃一寿星,然亦可银琅珰。”后七十年,予始拜身绯之宠。
菱角青青豆荚黄,秋成风候未全凉。
老农屈指稻将熟,下马试看鸟野香。
鸟野香、下马看,皆稻名。
天仙古弄绕清渠,麂眼编篱密复疏。
红蓼白蘋秋色好,分明画出野人居。
吴辙,字中行,台州人,元末避乱泖滨,颜其室曰“野人居”,倪高士瓒为作图。后徙清浦里之天仙弄。
水面悬芎香饵多,撅头船子晒渔蓑。
斜阳一带平芜岸,依旧淞江落叶波。
白居易《望海》诗:“震泽平芜岸,淞江落叶波。”
沙外平沙村外村,黄墩东望是雷墩。
吴船贩取秋瓜去,柔橹咿哑划水痕。
黄墩在县西南二十里,雷墩在县西南五里,产西瓜最美。
垫巾楼下雨如丝,点水蜻蜓故故迟。
记得新安老处士,松涛竹露醉题诗。
垫巾楼,程嘉燧故居。嘉燧有诗云:“晓案晴光研竹露,夜瓢明月煮松涛。”
曲录寒塘燕齿桥,澹黄杨柳影迢迢。
扁舟载酒江湖去,好趁初三十八潮。
杨柳桥在十四都,初三、十八,潮最大。
嘉定古市井
走马塘边下钓纶,青龙江水涣潜鳞。
莲衣褪后秋风紧,开遍繁花四叶蘋。
走马塘在县东南,青龙江在县西南,相传吴王造青龙战舰于此。
齐公卓锡辟榛芜,疏瘦天然冰雪躯。
怪得村氓争布施,不知曾见鹤飞无。
《中吴纪闻》:昆山县临江乡有南翔寺。初,寺基出片石,方径丈余,常有二白鹤飞集其上。有僧号齐法师者谓:“此地可立伽蓝。”即鸠财募众,不日而成,因聚其徒居焉。二鹤之飞,或自东来,心有东人施其财;自西来,则施者亦自西而至;其它皆随方而应,无一不验。
月明往事重堪悲,杀气东来偃将旗。
故垒西风魂断处,不知谁唱挽歌词。
《晋书》:袁山松出游,辄令人唱挽歌,时谓“道上行殡”,后为吴郡太守,守沪渎垒,为孙恩所害。《嘉定县志》作袁崧,误合山松为一。非也。元杨瑀《沪渎垒》诗:“莫向月明悲往事,即今沧海已尘生。”
外冈西去是侬家,数亩清阴落照斜。
一扇柴扉容叱犊,半帆渔艇惯捞虾。
外冈,在县西十二里,又西五里为望仙桥市。
庄滨南与练祁阳,一道平波跨石梁。
顾浦待潮天欲晚,田居冷僻侣僧房。
望仙桥跨顾浦上,余家在其西,右为庄滨,左为小练祁,《郏亶水利书》载:松江北岸自北陈浦东至海口,有大浦二十条,顾浦其一也。顾发有“待潮顾浦宿,耕者张钦舍”。诗载《昆山杂咏》。
望仙桥
三椽老屋藓花斑,只少溪南数尺山。
试上望仙桥上望,玉峰翠黛有无间。
登望仙桥可见昆山、马鞍山顶。
半塍黄豆半青秧,花药围村竹绕冈。
河射角时勤夜作,商量莫负好秋光。
蓝靛,俗呼“青秧”。
笠泽江声接杳冥,一双白鹭立沙汀。
望中点点如螺髻,数遍云间九朵青。
吴淞江一名笠泽,九峰在其南。
潮声半夜满寒塘,衔尾中流到海航。
载得黄鱼白鲞至,阁鲜一路卖沿乡。
俗呼海鱼新鲊者曰“阁鲜”。
胆瓶换水贮清漪,月下灯前影倒披。
罗汉松青天烛赤,轻黄夏间蜡梅枝。
新年,瓶中插花,如蜡梅、天烛、罗汉松之类。
茅柴压酒最清甘,醉踏郊原春色酣。
黄草鞋轻棉布暖,生来不识上山蚕。
凉鞋出新泾,取黄草织之。邑不宜蚕,人家皆种木棉作布。
餦餭粔籹满盘盛,正月人家未出耕。
灯火夜阑喧小婢,针姑细语听分明。
正月灯时,迎针菇。
练川
婉兮丱角亦多姿,上学初从句读师。
粗记神童诗一卷,聪明傲煞牧猪儿。
小儿上学读《神童诗》《千家诗》《三字经》之类,陆放翁所谓“村书”也。
木龙浆薄抵轻冰,橄榄瓜甜蔓细藤。
燕子春来抽燕笋,鱼苗秋老放鱼鹰。
取木龙子磨作粉,夏月食之,名“凉粉”。橄榄瓜,西瓜别种,出外冈。燕竹,以燕来时生笋。鱼苗,俗名“鱼秧”,近太仓人家多畜之。鱼鹰,俗名水老鸦。
巨螯团厣认雌雄,手缚寒蒲教短童。
颇羡杨泾老渔者,一年活计纬萧中。
杨泾蟹最美,谚云:“雄蟹舍不得螯,雌蟹舍不得厣。”
潋滟银河低玉绳,婵娟弦月挂西塍。
舟移畏垒亭前泊,遥忆书帷障蜡灯。
畏垒亭,归太仆有光读书处。
木棉花黄蝴蝶飞,木棉花白豆叶稀。
木棉收尽軠车闹,纺得黄纱制妾衣。
草冷烟清一望平,钱门塘上掩柴荆。
篝灯细细鸣梭急,好和疏篱促织声。
钱门塘市出布。
生泔(酉敞)?出新篘,令节分冬一醉休。
怕见三朝迷雾重,装绵径寸暖于裘。
冬至前一夕饮酒谓之“分冬酒”。谚云“三朝迷雾刮西风。”
蜜饵糍团和粉?,九斤烂煮大场鸡。
宵夜送岁还迎岁,齐换宜春贴子题。
三黄鸡出大场,重至九斤。元日题“宜春”二字于门。
芦帘纸阁好盘桓,烟筿风蒲水面宽。
合唤渔兄与渔弟,柳阴深处下筠竿。
(录自《先泽残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