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风从故乡来丨第二季线上交流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pf.39.net/xwdt/151104/4721404.html

《风从故乡来》线上交流文字稿

印象故乡

主持人: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故乡的风似一双多情的手,不管我们将到哪里去,我确信风总要从故乡来。”尊敬的一菲老师,亲爱的诗意语文家人们,大家晚上好!“风从故乡来”栏目线上交流活动如约和您见面了。今天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位嘉宾和大家分享,他们分别是一号嘉宾,来自山东德州的付超老师;二号嘉宾,陕西宝鸡的张少华老师;三号嘉宾,山西朔州的袁利平老师;四号嘉宾,厦门海沧的马于玲老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今晚,就让我们跟随四位嘉宾的脚步,一起回首故乡,共话故乡的人与事,景与情。

主持人: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故乡的人,故乡的情,故乡的景,总是深埋记忆之中,不经意间就会被某一个契机唤醒。恰如眼前的芦花,勾起了付老师对家乡深深的回忆。有请付老师和大家分享《又见芦花开》。

又见芦花开

文/付超

我的故乡在华北平原上一个淳朴的村落,那里有的是难得的宁静和祥和。蓝蓝的天,清澈的溪水,带着泥土气息的麦香。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有静默的屋舍,沧桑的泥墙,斑驳的门扉,风雨侵蚀的石柱,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一幅幅刻骨铭心的场景,时常在我记忆的脑海闪烁。感谢今晚一菲师父和诗意家人的陪伴与支持,这份远隔千山万水的情谊,让我倍感温馨与暖意。遥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因事和朋友驱车到小城的郊外,在平坦的柏油路旁的河道上,一片片芦花伴随着午后的秋阳,在烂漫而幽静的开放,曼妙无比,令专心开车的我也不禁大呼:真漂亮的芦花啊!不知怎地,又见芦花开的这一幕在我的心海开始缠缠绕绕,于此有关的思绪不禁又一点点地荡漾开来,泛起层层的波澜。

有些路只能自己走!幼时,生长在农村,常常坐在周围开满芦花的场院里帮大人们农忙时收割、脱粒、收仓。芦花见证过我幼时快乐而艰辛的生活,也聆听过我天真童年的欢歌及笑语,更成为我浪漫而诗意的憧憬的载体。劳动的间隙里,我有时手里抓一把芦花,静静地欣赏;更多的时候,站在芦花丛中,伸长脖子往远远的西边瞅。那里,白云漂浮的蔚蓝的天幕下,有一条延伸到远方的大路,路上时常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多少次,我毫不怀疑地认为:这条路能让我抵达任何一个梦想到达的地方!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再次听到青年歌唱家雷佳的这首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芦花》,竟然能在感情的湖面上重新泛起层层涟漪,也让我不由得想起故乡的芦花。

在故乡的村口有一条沟渠,生长着密密麻麻的芦苇,它们挨挨挤挤,摩肩接踵,互相搀扶着,缠绕着。春夏时节,芦苇开始抽穗、开花。成片成片的绿色芦苇俨然成了田野上竖立挡风的屏障!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公主”了!秋天里风高气爽,高高的芦苇叶子和穗子开始泛白,大片大片洁白的芦花在秋风中翩翩起舞,景象美极了!在沟渠边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悠闲地走在堤上望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令人回味无穷!芦苇旺盛的生命力,动人的风姿美,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乡情之中,且历久弥新!

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的一个漫天飞雪的星期天,独自推着笨重的自行车一步一滑地、艰难地行走在去县城的铺满积雪的公路上。一望无际的雪野中,上演着“万径人踪灭”的经典场景。当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快到县城时,迎面才有一辆打着防滑链,载着满满一车乘客的公共汽车缓缓驶来。那时候的公路坑坑洼洼,加上雪天又打滑,汽车东倒西歪,仿佛醉汉一般,我一惊,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在结了冰的马路上!当我抬起头,竟然看到了如此喜剧性的一幕,对面的汽车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着急回校上课的我就在大雪纷飞中,在一车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ls/9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