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衡阳县大出各种“山货”的的大好时机,到田间地头,进山间树林,各种美味“山珍”随处可见、令人垂涎三尺。手机前的亲,你吃过几样?
茶萢
茶泡是茶子(果实)的变异体。色白,有的微红,看起来肉呼呼的,形状像不规则的桃子,果实外部光滑发亮,中空,果内侧为纤维状,有花柱连接果实根部和顶部,可以食之,果肉特别厚,味甜,松脆,很爽口。
茶扇
初起多为淡红色,成熟后脱掉表面的一层膜,成白色状的最甜,无涩味。
刺苔
灌木状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常绿灌木,或蔓状与攀援状藤本植物。初生茎紫红色,嫩茎绿色,老茎灰褐色;茎上生有尖而挺的刺,刺的疏密因品种而异,但也有几乎没有刺的茎。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枚,卵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多数叶面平滑有光泽(多数粗糙无光),初展叶时为紫红色,后逐渐变绿。和月季花茎秆近似。
地刨菇(地皮菜)
地皮菜: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地皮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以色列魏茨曼研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皮菜所含的一种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能对老年痴呆症产生疗效。地皮菜是一种美食,最适于做汤,别有风味,也可凉拌或炖烧,也是寒性食品。
野胡葱
胡葱,别名火葱、青葱、蒜头葱、瓣子葱、亚实基隆葱,学名alliumascalonicuml.,为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及鳞茎作调料用,鳞茎也可作腌渍原料。胡葱原产中亚。胡葱在古巴是主要栽培的葱种类,日本也有栽培。我国以华南地区如广州栽培较多,北方栽培较少,但是餐饮业极其需要,需从南方运进。
蕨菜
蕨菜(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有广泛分布,而在这些地区餐桌上也受到了欢迎。
香椿
香椿(学名:Toona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臭草
鱼腥草(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竹笋
竹笋,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笋有年以至年的历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