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性味:味辛,性寒凉。归经:归肺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等症。注意:
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以下视频是《健康淄博》栏目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张凤玲,为大家详细讲解鱼腥草的功效和用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