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乡愁赠折耳

一腔乡愁赠折耳

乡愁,一个沉重又渐渐模糊的名词,乡愁是什么?过去的乡愁是幼时的邮票,是清远的笛,更是不能忘却的气息。而现在的我们应该都把乡愁寄托在了食物里吧,武汉的热干面,辽宁的海参,南京的板鸭。而对于我们四川人来说,乡愁大概就是那一盘凉拌的野生折耳根!

折耳根炒肉,清炒折耳根,折耳根拌豆皮……从小母亲做的这一道道菜便将折耳根深深刻入了我们的生活里,但是折耳根是不能被一般人接受的,它味道辛辣,性寒凉,闻起来清香怡人,吃起来却臭臭的,有一股浓浓的鱼腥味,所以折耳根又被叫做鱼腥草。

鱼腥草主产湖南,而又以怀化市各县最多,云南四川贵州均有分布。唐苏颂在《名医别录》中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或者更确切的来说,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而折耳根取自蕺菜的地下根部部分。

每当小时放学后的黄昏或者周末的下午,我常常要约上小伙伴,背着小背篓,出去撬折耳根。母亲则不厌其烦的告诉我“它的茎呈扁圆柱形,形状扭曲,表面呈棕黄色,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片卷折皱缩,穗状花序顶生,搓碎有鱼腥气味。”以此,来让我正确辨别折耳根与其他野生植物。

折耳根这种东西,是阴性植物,怕强光,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最常见于农田和路埂,以及果园、茶园等。手握一把割草用的镰刀,在青葱的田埂上弯腰专注撬折耳根的小孩子,是不时就能映入眼帘的风景。

小时候单知道折耳根是一种可食的美味野菜,并不知道它有个学名叫鱼腥草,而作为中药的鱼腥草,其实更为人所熟知。做为中国药典收录最老的中药材之一,它的药用价值特别高,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它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植物抗生素,能够消炎、抗病毒,百科上讲“作为植物抗生素,它的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上中下三焦。上至咽炎、肺炎,下至尿道炎、阴道炎、肾炎,外至皮肤上的炎症和疱疹,都可以通治。

母亲告诉我说,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的。那是从古沅洲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冲毁房屋,淹没农田,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腹泻。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拯救了两岸侗民。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这个时候折耳根的药用价值才被发现。

“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味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默念这首诗,烂熟心头的不止折耳根的味道,还有母亲灶台前做折耳根的样子。

图文编辑

Gus

审核

郭宇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ls/1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