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是什么?是不是有鱼腥味的草?当然不是,快来认识一下这种神奇的植物吧!
什么是鱼腥草?基本简介鱼腥草(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产地环境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引入田间规模种植,现已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形成目前我国最大折耳根种植基地。药用价值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医学记载《名医别录》:主蠼螋溺疮。
《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
《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鱼腥草:能消炎的中药材药效鱼腥草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能够清热、消炎、抗病毒。鱼腥草作为植物抗生素,最难得的是它的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上中下三焦。上至咽炎、肺炎,下至尿道炎、阴道炎、肾炎,外至皮肤上的炎症和疱疹,都可以通治。对于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风热感冒、流感、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等等,鱼腥草都是它们的克星。
功效揭秘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寒,入肝、肺二经,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利尿消肿、去腐生肌之功。全草煎服,可治咽喉炎、扁桃体炎、风热感冒、百日咳、肺炎、肺脓疡、痢疾、肠炎等疾。捣敷或外用煎洗,可治痈、疔、痔、外阴瘙痒、蛇伤等症。据《滇南本草》载,鱼腥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本草纲目》述,鱼腥草可“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疟疾,解硇毒”。现代药理实验也已证实,鱼腥草的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化学名称癸酰乙醛),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真菌,也有对抗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分,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国外还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
太极绵药复方鱼腥草片药理作用鱼腥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金银花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太极绵药复方鱼腥草片太极绵药复方鱼腥草片,既抗细菌感染,又抗病毒感染,更提高免疫力,专门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咽部红肿、咽痛、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总有效率高达95%以上。太极绵药复方鱼腥草片上市至今,尚无一例不良反应报告,绿色消炎,安全可靠,是喉咙痛的黄金选择!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