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编者按:年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大江南北,楚雄彝医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入防治。云南省名中医、彝医王敏主任医师,带领彝族医药团队拟制了彝医药处方。虽然“非典”防治高潮期已经过去十余年,但系列彝医药处方还是弥足珍贵的。今征得作者同意,特把这些弥足珍贵的彝医药处方分期刊发于此,供爱好者阅读、收藏。
三、处方药味解析(上)
土黄芪
别名:芪菜巴巴叶。
来源:为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土黄芪的全草MalvaVerticllataL。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用量:10~30g。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证明:土黄芪具有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强心、降压、护肝、利尿和增强记忆等作用。
附注:云南昆明地区代黄芪用。
千针万线草
别名:麦参,筋骨草,大鹅肠草。
来源: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的根或全草。StellariaYunnanensisFr。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健脾生血,养肝益肾。用于大病后体虚,贫血,精神短少,头晕心慌,耳鸣眼花,潮热,遗精,盗汗,腰痛脚软,月经不调,带下淋漓,小儿疳积,乳腺炎等。
药理作用:尚无文献报道。
用量:15~30g。
肺心草
别名:梅花草、白侧耳。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突隔梅花草的全草PdrnassiadelarayiFranch。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消肿止痛。用于治疗肺炎,肺结核,腮腺炎,淋巴结炎,喉炎,白带,热毒疮肿,跌打损伤等。
用量:9~15g。
药理作用:尚无文献报道。
万丈深
别名:奶浆参,还阳参等。
来源:为菊科植物万丈深的全草及根。CrepisPrepisPhoenixDunn。
性味与归经:苦、温。归肺、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补肝肾,益脾增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痈疽,结膜炎,小儿疳积,乳汁不足,白带,水肿,肝炎,头晕无力等。
用量:10~30g。
药理作用:尚无文献报道。
土当归
别名:松香疳药,隆萼当归。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属土当归AngelicaoncoscephalaHandMazz。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肝、脾三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补血润燥,滑肠。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瘀血闭经,贫血,肺结核,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肠燥便秘,感冒,消化不良等。
宜忌:湿阻中满,大便泄泻着忌用。
用量:10~20g。
药理作用:尚无文献报道。
野菊花
别名:野菊,臭菊花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或岩香菊的头状花序。Dendrandranthemaindicnm(L)Des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疏肝破血。用于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疱疮。
用量:10~15g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野菊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降压,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栽秧花
别名:野连翘,金丝桃。
来源:为金丝桃科植物栽秧花HypericumurahumBuchHamexDDon。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痒。用于鼻咽癌,扁桃腺癌,肺癌,胆管癌,膀胱癌,咽喉疼痛,腮腺炎,肺炎,鼻出血,血崩,口腔炎,风火牙痛,泌尿道炎,疮痈,跌打损伤。风湿,疝气等。
用量:15~30g。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试验研究证明:栽秧花具有抗肿瘤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牛型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
别名:壁虱菜、侧耳根等。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HouttuyniaCadataThunb。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肺痨、肺痈、淋症、肾脏水肿、子宫内膜炎、疮疖痈肿。
用量:15~30g。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试验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镇痛、镇静、抗惊、止血和抗癌等作用。
野葛根
别名:干葛、甘葛。
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PuerariaLobatta(Willd)Ohwi。
性味与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等。
用量:15~30g。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试验研究证明葛根具有:①解热作用。②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③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④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治疗心肌缺血。⑤改善学习忆。⑥平滑肌解痉。
滇牛蒡
别名:大力子。
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根ArctumLappal。
性味与归经:辛、苦、凉。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疏风散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肺炎,肺癌等。
用量:6~15g。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试验研究证明:①抗菌作用。②降血糖作用。③抗癌作用。④牛蒡甙的作用,对离体蛙心脏有麻痹作用。
生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ClycyrrhizauralensisFiseh。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量:6~10g。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试验研究证明:甘草具有解毒、解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镇静、祛痰镇咳、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另外,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消化性溃疡、降低血中胆固醇等作用。
生晒参
别名:白干参、野山参。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生晒参的根PanaxginsengC.A.Mey。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用于治疗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阳萎,尿频,崩漏等。
用量:3~15g。
化学成分:根含人参皂甙等,含挥发油0.05%,主要成分乃人参倍半萜烯,是本品特异香气的来源。参皮中也含人参醇、各种氨基酸和肽类。
药理作用: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②对机体反应性的影响。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④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等等。
宜忌:实证、热证忌服。
菊花参
别名:金钱参、白洋参等。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龙胆属菊花参的根。CentianaduclouxiiFr。
性味与归经:甘、凉。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生津,止咳化痰,安神,清虚热。用于大病后身体虚弱乏力,自汗,肺虚咳嗽,虚烧不退,神经衰弱,失眠,贫血,子宫脱垂,小儿疳积,消化不良,遗尿,盗汗等。
用量:15~30g。
药理作用:尚无文献报道。
兰花参
别名:细叶沙参、兰花草、拐棍参等。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兰花参属的全草。Wahlenbergiamarginata(Thunb)A.DC。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脾、肝、心经。
功能与主治:补益心脾,止咳化痰,平肝,补虚。用于病后身体虚弱、自汗、盗汗、心悸。高血压,小儿疳积,妇女白带多,小儿肺炎,虚咳少痰,癫痫等。
用量:10~25g。
药理作用:尚无文献报道。
麦冬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OphiopogohjapanicusKer–Cawl。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寒。归肺、胃、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用于治疗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燥,便秘等。
用量:10~18g。
药理作用:①对血糖的影响:本品有升高血糖和降低血糖的双项调节作用,并能促使胰岛细胞恢复。②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抗菌作用。
宜忌: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者忌服。
南沙参
别名:沙参、白沙参。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干燥根。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eh。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用量:10~15g。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试验研究证明南沙参具有以下方面的药理作用: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提高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且可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还可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②祛痰作用。③强心作用。④抗真菌作用:沙参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牙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青洋参
别名:西河参、脱骨参等。
来源:为萝藦科中皮消属植物青洋参。Cynanchumotophyllumschneid。
性味与归经:性温,味甘微苦。归肾、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强筋接骨,活血散瘀,补肾,镇痉,解毒,健脾和胃,祛风除湿。用于治疗虚咳,食积胃痛,腹胀,疳积,惊风,蛔虫,风湿关节痛,经期腰痛,头晕,白带,风疹瘙痒,癫痫,毒蛇咬伤,狂犬病,肠风下血,痔漏疮痈。
用量:10~15g。
化学成分:本品根部含水溶性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尚无文献报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