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识药第一百一十五期鱼腥草

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三白草科)

鱼腥草,顾名思义,有着浓浓的鱼腥味。第一次知道鱼腥草并不是看到它,而是被一位学长骗着闻了一下,感觉此生都不会再想闻到它了。此后,便记得有这个草。

《山阴县志》谓:“山多产蕺,蔓生,茎紫,叶青,其味苦。”蕺,乃民间野菜,越王勾践曾率领民众于此山采食蕺菜以度过饥荒之年。因其味似鱼腥味,乃又以“鱼腥草”之名命之。

拍摄时间:年夏、年4月6日

拍摄地点: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有腥臭味。

(2)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通常无毛。

(3)叶互生,心形或宽卵形,有细腺点,两面脉上有柔毛,下面常紫色;叶柄常有疏毛;托叶膜质,条形,下部常与叶柄合生成鞘状。

(4)穗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基部有4片白色花瓣状苞片;花小,两性,无花被;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分离。蒴果顶端开裂。

(5)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地理分布:

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日本也有。生于湿地或水旁。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辛,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之要药。

注意事项:

(1)食用时鱼腥草只能吃白根和叶,食用时必须用冷水泡,消除异味。

(2)冬春交际时其刚吐嫩芽,味道最佳。

本草集锦:

(1)《本草经疏》:“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2)《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臌胀。”

药方集锦:

(1)治肺痈吐脓: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

(2)治肺热咳嗽:常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

(3)治热毒疮痈:常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4)治湿热淋证: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

知识链接:

三白草科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托叶有或无,常与叶柄合生。穗状或总状花序,基部常有总苞片;花小,两性,无花被;雄蕊3~8;心皮3~4,离生或合生,合生者为侧膜胎座。蒴果或浆果。

注:文字部分由16中药资源王辉、16中药朱栎娟提供;照片由14中药陈秀芬提供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预防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gj/1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