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来说,家乡有一种味道怪怪却被妈妈称之为“养生圣品”的植物,它叫做鱼腥草,有的地方称之为折耳根。
当北方人将其评为最难吃的蔬菜之首时,南方的孩子却偏爱它独特的味道。
感冒咳嗽了可以吃它来治病,没病时也可以拿它下饭,少了它这日子就缺少了一种味道……但是鱼腥草真的有那么好吗?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性辛,性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之功效。
但是,有人却说它……是毒药!
年6月12日,“希波克拉底门徒”发表长微博《鱼腥草与马兜铃肾病》称,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引发网民热议。事实上,鱼腥草诱导肾病并致癌的说法最早源自年科普作家方舟子“常吃鱼腥草会导致肾衰竭”的言论。
这让我们恐慌,莫非妈妈小时候让我们吃的是“致癌的毒药”?
在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鱼腥草致癌”被专家评定为逻辑推演不够严谨,结论有失慎重。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风险监测与评估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耘表示,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而马兜铃内酰胺是马兜铃酸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同时也在某些植物中存在,这两者并不可等同。
李耘说,从细胞毒性来看,研究显示,马兜铃内酰胺-I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一定损伤作用;MTT实验结果表明HK-2细胞暴露于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内酰胺-I后,生长受到抑制,但该作用是否与DNA加合物形成相关尚待证实。
从机理来看,DNA加合物的形成或主导(参与)致癌机制通路是推理马兜铃内酰胺导致肾病及致癌的关键线索。致突变致癌物一般会与DNA形成多种类型加合物,但形成量最多的以及所有加合物并非都与致癌密切相关。研究显示,马兜铃内酰胺可被CYP和过氧化物酶激活形成DNA加合物,但其与马兜铃酸Ⅰ在体内和体外形成的DNA加合物不一样。
综上所述,马兜铃内酰胺-I具有一定肾毒性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但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AII和马兜铃内酰胺-FII(总0.g/kg),未见含有马兜铃内酰胺-I报道。其次,马兜铃内酰胺与DNA形成加合物的机制研究尚不完善,且不能完全由马兜铃酸-I机制类推;此外,鱼腥草中包括马兜铃内酰胺-BII等部分生物碱还具有一定药理活性,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加之有益黄酮类物质的存在。
因此,李耘认为,质疑“鱼腥草具有肾毒性”有一定数据支持,但是直接认定“鱼腥草致癌”的逻辑演推不够严谨,结论有失慎重。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就可以放心地使用鱼腥草了呢?
当然不是啦!我们知道中药制剂一直是“危机重重”的药物,这主要是因为中药材中的成分太过复杂,既含有有益于治病的成分,同时还含有“毒害”成分。所谓“是药三分毒”是有一定道理的。
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通告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统计表明,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见附件)后引起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已明确显示该类药品存在临床用药安全隐患。
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自通告之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将组织对该类药品进行再评价。
包括:①鱼腥草注射液;②复方蒲公英注射液;③鱼金注射液;④炎毒清注射液;⑤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⑥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⑦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