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制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总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from《布鲁克林有棵树》
小时候我家老佛爷常带我去摘野菜,那时候“洛河滩”还在,龙门石窟的河边还是可以随便进随便走的(似乎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老佛爷教会我分辨哪些是野菜、哪些是不能吃的杂草,我拿着专属于我的小铲子在野地里蹦来蹦去,采了一把又一把,开心得不得了!每次我们回来的时候收获满满。
而那些野菜和小草的名字:白蒿、荠菜、马齿苋、狗尾巴草……我至今都还记得清清楚楚。以至于到了大学,当百度搜索引擎出现之后,我最喜欢的就是上百度百科查校园里遇见的各类花草树木,校园里大多数植物我都认识。
现在我有了女儿,我希望等她3-4岁带她去野外时也能自信满满地教会她认识各种植物,而不是当她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草啊?”我只能回答“这是小草...”
!!!前方多图预警!!!
在此整理一些常见的“野菜”和“小草”,分享给有兴趣的朋友。
野菜类
荠菜
十字花科。
性味甘平,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
(包饺子超级好吃!!!单看叶子可能大家不认识,看它的花估计很多人就知道了,没想到吧,这是荠菜的花,花骨朵还是桃心状的。很浪漫哦~)
白蒿
菊科植物。
味苦;微甘;性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
(做蒸菜特别好吃!)
马齿苋
马齿苋科。
地上部分:酸,寒。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种子:明目,利大小肠。
(摊饼特别好吃!)
艾草
菊科植物。
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这个做清明果/青团的主料啊,晒干磨碎做成艾条可做艾灸,艾灸超级养生的说!)
蒲公英
菊科植物。
性味:苦甘,寒。
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可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毛茸茸一团长出来后可以吹着玩儿,吹过的举手!)
蕨菜
凤尾蕨科。
性味:甘、寒。
清热、滑肠、降气、化痰。治食嗝、气嗝、肠风热毒。
(南方比较多,北方较少见)
香椿
楝(liàn)科。
树皮及根皮的内层皮(椿白皮):苦、涩,凉。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用于痢疾,泄泻,小便淋痛,便血,血崩,带下病,风湿腰腿痛。
叶(椿叶):苦,平。消炎,解毒,杀虫。用于痔疮,痢疾。
果实(香椿子):辛、苦,温。祛风,散寒,止痛。用于泄泻,痢疾,胃痛。
(小时候经常拿根长长的竿子钩啊钩,洗净切碎和着香油吃)
莼菜
睡莲科。
性甘、寒,无毒。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
治热痢、黄疽、痈肿、疔疮、止呕。主治高血压病,泻痢,胃痛,呕吐,反胃,痈疽疔肿,热疖。
(吃火锅的时候很配,做西湖牛肉羹的时候不放香菜放莼菜更好吃)
鱼腥草
三白草科。
味辛,性寒凉,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景天
景天科。别名三七。(很多多肉植物都属于景天科)
味苦、酸,性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用于丹毒,疔疮痈疖,火眼目翳,烦热惊狂,风疹,漆疮,烧烫伤,蛇虫咬伤,吐血,咯血,月经量多,外伤出血。
(仙剑奇侠传三里面的人名都是中草药名字,其实这些中草药我们平时也都见过的~下面还会有哦!)
薄荷
唇形科。
辛凉性发汗解热药。
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
(这个摘下来闻一下就能分辨出来的,夏日饮品必配啊!也适合甜点点缀)
苋菜
苋科。
补气、清热、明目、滑胎、利大小肠,且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还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也可以减肥清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做面条的时候放多多的~好吃!)
刺儿菜(小蓟jì)
菊科。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野草类
益母草
唇形科。又名九重楼、红花艾等。
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
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车前草
车前科。
味甘,性寒。利尿、清热、明目、祛痰。
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
虎尾草
禾本科。
味辛;苦;性微温。祛风除湿;解毒杀虫。
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泻痢腹痛、疝气、脚气、痈疮肿毒、刀伤等。
狗尾草(这个大家都认识啦~)
禾本科。
可治疗痈瘀、面癣。
牛筋草
禾本科。
性味:甘、淡,平。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用于防治乙脑,流脑,风湿关节痛,黄疸,小儿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小便淋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犬咬伤。
田旋花
旋花科。
性味:辛、温、有毒。
适量外用可治祛风止痒、止痛。治疗风湿痹痛、牙痛、神经性皮炎。
(这可不是牵牛花哦,下面那个才是!)
牵牛花
旋花科。
种子(牵牛子):苦,寒。有毒。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病,绦虫病。
蜈蚣草
禾本科。
味淡、苦,性凉。
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感冒,痢疾,乳痈,疮毒,疥疮,蛔虫症,蛇虫咬伤。
苘(qǐng)麻
锦葵科。
种子(苘麻子):苦,平。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于角膜云翳,痢疾,痈肿。
根(苘麻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全草或叶(苘麻):苦,平。解毒,祛风。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龙葵
茄科。
性味: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用于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咳嗽痰喘,水肿,癌肿。根:苦、微甘,寒。用于痢疾,淋浊,带下病,跌打损伤。
(还挺可爱的不是么?)
飞蓬草
菊科。
用于治疗温热病。全草主治外感发热,泄泻,胃炎,皮疹。
(仙剑三里面的飞蓬将军的名字意思原来就是路边的“野草”这个样子...呃)
葎草
桑科。
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疗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等。
(被这个茎刮到手超级疼啊!!!简直童年植物阴影!)
蒺藜
蒺藜科。
辛、苦,微温;有小毒。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苍耳
菊科。
苍耳根:用于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症、痢疾。
苍耳茎、叶:苦、辛,凉。有小毒。祛风散热,解毒杀虫。茎叶捣烂后涂敷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疔疮毒肿、崩漏、麻风。
苍耳花:用于白癞顽癣、白痢。
苍耳子—果实:辛、苦,温。有毒。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
夏枯草
唇形科。
辛、苦,寒。归肝、胆经。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药理研究有降血压作用,现代临床用以治疗高血压病,有助降压。
阿拉伯婆婆纳
玄参科。
味辛;苦;咸;性平。祛风除湿;壮腰;截疟。
(很常见的小花,名字却让你万万没想到吧)
红花酢浆草
酢浆草科。
性味:酸,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用于肾盂肾炎,痢疾,水泻,咽炎,牙痛,淋浊,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痈疮,烧烫伤。
(很常见的小花,名字却让你万万没想到吧)
金疮小草
唇形科植物。
性味:苦辛,寒。入肺,肝二经。
中药名白花夏枯草。全草用于治痈疽疔疮、火眼、乳痈、鼻衄、咽喉炎、肠胃炎、急性结膜炎、烫伤、狗咬伤、毒蛇咬伤;以及外伤出血等。
(没错,金创药就是它做的)
蛇莓
蔷薇科。
性味:甘、苦;寒。归肺;肝;大肠经。
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
(其实就是小野草莓啊~)
天胡荽
伞形科。
味辛、微苦,性凉。归肺、脾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全草入药,用于黄疸,痢疾,水肿,淋症,目翳,喉肿,痈肿疮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
马唐草
禾本科。
味甘,寒。入肝,脾二经。治目暗不明,肺热咳嗽。
虞美人
罂粟科。
性味:苦、涩,凉。
用于咳嗽,痢疾,腹痛。花和全株入药,含多种生物碱,有镇咳、止泻、镇痛、镇静等功效;
鸢尾(我的最爱)
鸢尾科。
性寒,味辛、苦。
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咽喉肿痛,食积腹胀,疟疾;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白花蛇舌草
茜草科。
味苦、淡,性寒。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
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癌肿。
(那个什么中国十大黑暗饮料之一的崂山白花蛇草水...至今没敢一试)
小样有点懒,
不定时更新节奏拖得很长,
感谢一直没有取关的你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