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校园里有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但我们能叫上的名字却很少,甚至有些称呼不一定能认识。这些植物们大多数具有观赏价值~还有的植物有药用价值哦~
这是一场安徽医科大学与植物的邂逅,接下来官微君带你们去邂逅校园中的每一种植物~
三?安徽医科大学校园植物志油菜花
拍摄于北楼门口
油菜花(学名Brassicacampestris),别名芸薹(YUNTAI),原产地在欧洲与中亚一带,十字花科。在我国集中在江西婺源篁(huáng)岭和江岭万亩梯田油菜花、云南罗平平原油菜花、青海门源高原油菜花等。油菜花含有很丰富的花粉。种子含油量达35~50%,油菜花是中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除此,油菜花的嫩茎及叶也可以当作蔬菜食用。油菜花制成的果汁在医疗上有预防高血压、贫血和伤风等功效。
木绣球拍摄于解剖楼附近
木绣球(学名:ViburnummacrocephalumFort.)别名:绣球、紫阳花、绣球荚蒾。属忍冬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我国华中和西南。木绣球是一种常见的庭院花卉,园林中常植于疏林树下,游路边缘,建筑物入口处,或丛植几株于草坪一角,或散植于常绿树之前都很美观。药理作用:本品提取物具有抗鸡疟作用,对动物在体肠管和子宫具有兴奋作用。
太平莓拍摄于药学院药圃
太平莓(学名RubuspacificusHance)又名:大叶莓。为蔷薇科常绿矮小灌木植物。单叶,革质,宽卵形至长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生于海拔-米的山地路旁或杂木林内。产于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此种耐干旱,有固砂作用。全株入药,有清热活血之效。
木槿拍摄于学生食堂旁的宣传栏周围
木槿(学名:HibiscussyriacusLinn.),别称:木棉、荆条、朝开暮落花、喇叭花。木槿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槿属物种起源于非洲大陆,非洲木槿属物种种类繁多,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中国中部各省原产,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均有栽培,木槿花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以及还原糖、维生素C、氨基酸、铁、钙、锌等,木槿的花、果、根、叶和皮均可入药。具有防治病毒性疾病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木瓜海棠拍摄于北楼西边
木瓜海棠(学名:ChaenomelescathayensisSchneid.):别称:毛叶木瓜、木桃,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原产中国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习性强健,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冬季能耐-20℃的低温,具有很好抗旱能力,但怕水涝。除供观赏外,木瓜海棠的果实可入药,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其中贴梗海棠对空气中的臭氧较为敏感,还可做为环境监测植物种植。无异味,可食并可制肥皂。果实经蒸煮后作成蜜饯;又可供药用,有驱风、顺气、舒筋、止痛的功效,并能解酒去痰,煨食止痢。花可为糖制酱的作料,风味很美。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木材质坚硬,可以制作家具等器具。
牡丹拍摄于药学院药圃
牡丹(学名:PaeoniasuffruticosaAndrews)。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素有洛阳花、富贵花之称。牡丹原产地中国,为毛莨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红梅拍摄于文化广场
梅花(学名:PrunusMume)红梅是梅花的一种,又名梅,有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等别名,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梅花原产于我国南方,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腊梅拍摄于文化广场
腊梅(拉丁学名:Chimonanthuspraecox(Linn.)别名:金梅、蜡梅、蜡花、黄梅花。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常丛生。野生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广西、广东等省区均有栽培。生于山地林中。日本、朝鲜和欧洲、美洲均有引种栽培。蜡梅花味微甘、辛、凉,有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的效果。主治暑热头晕、呕吐、热病烦渴、气郁胃闷、咳嗽等疾病。
鸢尾拍摄于解剖楼附近
鸢尾(学名:Iristectorum),又名屋顶鸢尾(中国植物学杂志)、蓝蝴蝶(广州)、紫蝴蝶、扁竹花(陕西)、蛤蟆七(湖北),为鸢尾科鸢尾属的植物。鸢尾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其花型大而美丽,可供观赏。其根状茎可作中药,全年可采,具有消炎作用。
鱼腥草拍摄于药学院药圃
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别称: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消痈,利尿消肿通淋的作用。主治肺热喘咳,肺痈吐脓,喉蛾,热痢,疟疾,水肿,痈肿疮毒,热淋,湿疹,脱肛等病症。
合欢拍摄于文化广场
合欢(学名:AlbiziajulibrissinDurazz.),又名红粉朴花、红绒球,绒花树,夜合欢,马缨花。含羞草科、合欢属植物。原产美洲南部,我国黄河流域至珠江流域各地亦有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以及辽宁、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
红花酢浆草拍摄于二食堂花坛、药学院后的草地
红花酢浆草(学名:Oxaliscorymbosa)别名:大酸味草、南天七等,属牻牛儿苗目,酢浆草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原产南美洲,中国各地多有栽培,供观赏。性味归经:酸,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用于肾盂肾炎,痢疾,水泻,咽炎,牙痛,淋浊,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痈疮,烧烫伤。
樱桃花拍摄于公共基础学院
樱桃花(学名:Cherrim)别名:莺桃、荆桃、楔桃、英桃、牛桃、樱珠。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
月季花拍摄于文化广场
月季花(学名:Rosachinensis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月季花深受人们喜爱,是卢森堡、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国花,也是我国52个市的市花。花可提取香料。根、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功效。而且是一味妇科良药。中医认为,月季味甘、性温,入肝经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之功效。由于月季花的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毛鹃拍摄于研一楼下、一食堂花坛
毛鹃(学名:Rhododendronpulchrum.),别称:锦绣杜鹃。毛鹃,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热,耐半阴,不耐长时间强光暴晒。生长适温15~28℃,冬季能耐-8℃低温。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壤土为宜。传统品种有玉蝴蝶、紫蝴蝶、琉球红、玉铃等,成片栽植,花时烂漫似锦,万紫千红,可增添园林的自然景观效果。
红叶李拍摄于文化广场
红叶李(学名:PrunuscerasiferaEhrharf.)别名:紫叶李,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米,原产亚洲西南部,中国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功效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
碧桃拍摄于男生寝室一栋、荷花塘边
碧桃(学名:Amygdaluspersicavar.persicaf.duplex),别称:千叶桃花。属蔷薇科,樱属。落叶小乔木,是桃树的一个变种,属于观赏桃花类的半重瓣及重瓣品种,统称为碧桃。原产中国,分布在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碧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小区、公园、街道随处可见的美丽植物。
樱花拍摄于研三楼后
樱花(学名:Cerasusssp.),是蔷薇科樱属几种植物的统称,在《中国植物志》新修订的名称中专指东京樱花,亦称日本樱花。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包括日本、印度北部、台湾、朝鲜、与中国长江流域。樱花花色幽香艳丽,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樱花的树皮和新鲜嫩叶可药用。也有的人在日本将樱花鲜花瓣磨成花蜜制作果酱和调味品。
图片:《安徽医大报》记者站
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
猜你喜欢
点击回顾一下
安徽医科大学校园与植物的邂逅(一)
安徽医科大学校园与植物的邂逅(二)
所有植物均可在文化广场周围植物、药学院附近、
一教前面及周围草地和荷花塘周围草地找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