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徒步的最后一段,白草口村上,新广武城出,打卡地雁门关。
路过旧广武古城打个卡。旧广武城是一座辽城,距今多年,保存得比较完整。广武城有新旧之分,是因为距离不远还有新广武城,系明代所建,与辽代古城比可不就是新的了。
旧广武村坐落在旧广武古城内,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村。
城墙上这棵老榆树,根长在城内,枝探在城外。
白草口段属于雁门关长城,是山西屈指可数的包砖长城。包砖长城顾名思义是土墙上加砖,我们昨天走过的都是纯土墙。
村里有数座敌楼,这里古时也是关隘。
这段长城紧挨着大运高速,我们返程太原车行经这段高速,看到那条像猴儿似爬过的路,感觉很亲切。
前文我曾说过,右玉三十二长城修建在较平坦的沟壑之上,御敌的效果不明显;而雁门关段长城修在崇山峻岭之上,确实起到了一些阻挡之用。
我们今天走的这一段修在猴儿岭山巅,因此又叫猴儿岭长城。这名字听着就不是什么能闲庭漫步的地方,得像猴子一样攀爬。
这段长城还有个别名:锯齿长城。因为墙砖垒出的形状像怪兽的獠牙锯齿。
这段长城花名挺多啊!
这一路很陡峭,我又有点恐高了。HG一直拉着我的手,我还是不敢站直身体,就那么弓着背埋头爬。
直到这一段较为完整的墙边,我才扶着墙挺直腰板喘了会儿,也敢摆几个动作拍照了。
有城墙在一边挡着,崖壁的紧张感没那么强了,但依然陡峭,依然得学猴儿,四肢并用。
经历这一小段之后,心道难怪箭扣长城经常出事故。清风真是大胆啊,就坐在崖壁边上,我光是扒着墙壁看一眼就晕了。
还好这段锯齿不长,后面就好走了。
虽说都是沿着长城走,但今天和昨天是两种风格。昨天的景致是刚柔并济,又是初次沿长城徒步,感怀良多;今天一开始被獠牙锯齿咬一口,暂时还没心思想东想西。
胆儿大的,走在边墙上,做我的风景。还好墙下山坡有小路,要是一直走在墙上,我考虑原返。
这一段长城墙体高且完整,顺着山势婉转,颇有巨龙盘旋之感,雄壮威武。
这里的风特别大,走起来东倒西歪的,相机斜跨有些影响平衡,此外沙尘也大,我便把相机收起来放背包里。
我们一前一后而行,我在前面说话,如果不回头说,他基本听不见。深刻体会了什么叫:风太大听不清楚。
有几个人爬高去看那个敌楼,我对HG说,你想上去就去吧,我反正不去。
我和山雨在下面拍他们几个的身影。我看到HG想转到敌楼后面去看一看,刚到拐角只听他“啊”了一声,被风吹回来了。
这地方的风之大,是我所从未经历过的。我和山雨正沿小路走时,一阵风刮来,我俩“啊啊”两声,双双被吹倒在地。
我当时有点懵,从没想到我这吨位能被风吹倒!我竟也弱柳扶风一次!
我挣扎着要站起来,却被风力顶向一侧的山坡爬不起来。山雨在我身后说,赶紧离开这个风口。我说站不起来啊!
我弓着腰,用力拄着手杖,半站起来,东倒西歪地往前走。拐了个弯,风小了,站直身体回味一下方才全新的人生体验。
HG从敌楼上下来,在上方的坡上看我俩。我颇有些兴奋地问他看到我俩被风吹倒没,他说看到了。
走到一块较为宽阔的草地,雪儿和叮当来回奔跑拍视频和照片。匣子指着下方看起来成新度挺高的城墙和敌楼说,那就是新广武长城。
看到前面的敌楼遗址,那是我们午饭休息之地。
匣子从后面走来,指挥我们几个站在墙上摆poss拍照。但城墙上风极大,两边都是陡坡,站着晃悠,根本没法做动作。我因刚才被吹倒的心理阴影,大喊“HG我不敢过”。HG拉着我,我俩都猫着腰半蹲着,在风中摇摇摆摆走过去。下图最前面两个如纸片人一样扭曲的,就是我俩。
到这里全程再无悬念,后面是景区路。靠着城墙边休息、路餐、晒太阳,看到东篱又在速写。
他画了两张,一张是背靠城墙休息的我们,一张是我们面对的风景。
景区内的长城保存得相当完整。
从城门洞里拍照好看又好玩。
我在门洞里看到他们几个人缓缓而来,便喊他们站住拍照,叮当立刻把二货队的小旗子拿出来了,真是称职旗手。
这一段长城上有好几个门楼上有精美雕饰。这个门楼上刻的是“雄皋”,前面顽石还拍了一个“控扼”。
因为景区不让车进来,我们得走出景区,这一段路也挺长的。沿途有很多墩台遗迹。大家从土坡直接速降,我有些犹豫,冠子拉着我噌噌噌就下去了。
出得景区坐车前往雁门关,顽石和叮当随大多数人去景区了,我们五个都不想去,只在门口打了个卡。
在入口路边看到一个摄影作品栏,一共八张照片,有两张分别是同一视角的秋景和冬景,有一张是杨家将塑像,还有一些日出日落,都不是很出彩。我看到路对面还有展示栏,便走过去看,竟然是同样的八张照片。我对大家说:连十六张照片都凑不出来,这景区估计是实在没啥可拍的。
今天的徒步仍然以匣子的视频收官,感谢冠子提供的好线路,感谢二货小伙伴们的快乐同行,期待下一次出发。
最爱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