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记载:“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这个最有名的,来自左传,也是孔子问郯子的内容郯子是东夷少皞的宗族后裔,东夷少皞是利用鸟的生活习性来记载时间的,所以很多的官名都是用鸟来命名,而黄帝的部落是以云来纪时,所以用云来命名官制,炎帝是火,共工氏是水,太皓是龙凤鸟,即传说中的凤鸟,“历正”,即掌管历法;玄鸟,即燕子,“分”,春分和秋分,“司分”,即司管春分、秋分;伯赵,即伯劳,“至”,夏至和冬至,“司至”,即司管夏至和冬至;青鸟,即仓庚,“启”,即立春和立夏,“司启”,即司管立春和立夏;丹鸟,即锦鸡,“闭”,即立秋和立冬,“司闭”,即司管立秋和立冬。这是杜预注左传的解释(里面古代鸟名的解释来自杜预和孔颖达)古人认为某种鸟在某段时期鸣叫,别的时期是不叫的,所以由此衍生了鸟历。因为当时成文历法不是很发达,而农业十分需要历法的指导,所以广大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就地取材,就形成了看物候识日期和天象知时节的习惯。天象和物候是当时人人具备的知识,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我个人认为(我自己瞎想的)这个鸟历的形成原因:一是这几种鸟贴近大众生活啊,凤鸟、燕子、伯劳、仓庚、锦鸡都是时常活动在人类视野里的鸟类,或口耳相传在神奇的故事里,或栖息于人们的房檐下,或活跃在田野里,或鸣叫于树梢上,因此先民们对于这些鸟类的辨认很是清晰,不会产生错认误认的状况,这是用鸟类的习性确定时令的一个重要前提。二是这些鸟都比较的有个性。这些鸟类的活动习性十分具有时间性,迁徙和鸣叫都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点开始,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点结束,而这几个特定的时间点又是节气。再这几种鸟的各自所活动的时间段又不重复,恰恰构成了一年四季。也许这种生活习性的时间性只是古人想当然的,是不精确的,但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记忆。在古人的视野中,这几种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活动习性十分规律,因此东夷的少皞根据候鸟的迁徙和鸣叫来确定“分”、“至”、“启”、“闭”四种节气,从而大致推测出农作物播种、生长、成长收获的时间,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威海—莉莲(我觉得现在倒不至于说完全湮灭了)济南―欣木嗯嗯,还在民俗里有很多的啊北京-簋儿农村里还有部分沿用威海—莉莲(比如一些农谚童谣什么的还是有一些影子在的)济南―欣木嗯嗯,是的。济南―欣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这种记载物候知识的文献很多,如《夏小正》、《礼记?月令》、《逸周书?时训解》、《吕氏春秋?十二月纪》、《淮南子?时则训》等。在《夏小正》中体现确定时令的作用的比较明显的也是关于鸟物候的记载。《夏小正》中对于鸟类的迁徙(“雁北乡”、“来降燕乃睇”、“遰鸿雁”、“陟玄鸟”、“黑鸟浴”、“鸡始乳”)、鸣叫(“雉震呴”、“有鸣仓庚”、“鴃则鸣”、“鸣弋”)甚至是幼鸟开始学习飞翔(“鹰始挚”)都观察得很是仔细。古人耗费如此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观察各种鸟类,其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鸟类所具有的人类不具备的飞的技能,更多的是利用鸟的迁徙特性来记录时令,为人类社会所服务。鸿雁和燕子的秋往春来,意味着秋收春耕的循环;野雉之声,是春雷响动的先兆;仓庚之音,催促农忙季节的来临;鸢鸟之鸣,则是腊月大风的警告。这些鸟在《夏小正》里的作用是作为某些时刻的标志,预示着这些时节的来临。这和《春秋左传》的鸟官制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感觉可能那些便于记忆的,流传较广(大家原谅我做小正出身,所以牵扯比较多)在后世的本草学文献中,关于这种物候类的记载十分之多。人们通常会根据某种生物的某种特性来确定时令,安排农事活动。这个本草十分有意思哈~~群里好多人是植物大神,古人认为很多植物的得名就是因为它们具有物候纪时的作用1,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蘜。节华之名,亦取其应节候也。”(陆佃《埤雅》)菊花,代表花事的穷尽2.礼记曰:‘五月半夏生。’盖当夏只半也,故名。”(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半夏》3.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吕氏春秋》)菖蒲生长,督促人们要开始春耕4、“三白草,此草初生不白,入夏叶端方白,农人候之莳田。”(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七》)农人等待三白草的叶端发白后莳田古代,在成文历法发明之前,人们主要是根据物候现象来确定时节,这就是所谓的物候历。物候历一般是田间地头的乡野农民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经过一些相对简单的艺术加工,形成一种歌谣或小文本在民间流行。由于纬度和海拨等地理原因,物候历相比成文历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只是某一地域内可以施行的简要历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地方。这是早期历法的一种形式,虽然不如成文历法精确,却也具有了历法的大致雏形,满足人们平时使用的基本需求。我觉得成文历法最大的优势就是适用范围广,一部公元纪年,全球都可以。物候历主要是依据物候和气象特点纪时以确定农时。物候历出现于天文历之前,一是因为物候较之天象更好观察,且较稳定,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等因素;二是因为物候历所沈阳白癜风医院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