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听祠堂的声音兰溪祠堂跋

听一听祠堂的声音

小时候,最怕去的地方就是祠堂,感觉那地方总是阴森森的,挺可怕。每次需要经过祠堂的时候,也尽量绕着走。

后来上学以后,知道了祠堂是旧社会封建体制的产物,是家族权力的象征,每个祠堂都有着严厉的家规家训,要是有人犯了禁条,就会被祠堂所惩罚,严重者要被逐出祠堂门,甚至处以极刑。这些在当时法律不健全的时代,成为大家默守的专制旧习。

如今那些专制已被历史所淘汰,可是那些祠堂有许多还在,成了乡村极少的公共建筑之一。有的地方把祠堂改成了小学,有的改成了村办公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的还改成了乡村俱乐部,在本世纪初,很多地方又把这些祠堂改成了文化礼堂。但不管改什么,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栋没有改,它们默默地守着,好像一个岁月老人,静静地注视着凡世间一切的变化。

政协兰溪市第十三届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成立之初,并没有想好要去编一本《兰溪祠堂》的书,但当我们沿着“兰溪古韵”系列,从《兰溪文史(曹聚仁专辑)》到《风雅兰溪》,到《兰溪家风》,再到《兰溪风骨》,这么一本一本编过来的时候,越来越感觉到兰溪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风雅兰溪的底气何处来?我们渐渐地发现,当我们拂去祠堂文化中的那些糟粕之后,留下来的却是熠熠生辉的精华。这让我们产生编撰《兰溪祠堂》的内心愿望。

从发起到成书,历时半年多,二十五万多字,数百张图片,这对于一部书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种文化,这实在是冰山一角。所以在匆匆成书之时,仍有许多遗憾,诸如还有许多精美的祠堂还没有列入其中,而且搜集的资料也不够详尽,编排的格式也不尽科学。可是在这个充满浮躁与名利的时代,效率总是比遗憾重要,所以我们常常会看见许多效率的背后是种种的遗憾。或许,我们这本书也难逃其责。那么,作为编者,我们也诚恳地接受各方的批评与建议,以期在下次的编撰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纠正。

祠堂静静地立在那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或许,我们很少有去重视过它,那么,我们建议,让我们翻开这本书,静静地听一听祠堂的声音,听一听历史深处的呐喊,听一听自己内心深处的文化呼吸。

年于大寒之夜

三白草堂美美分享

lxyangtai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基金报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ry/2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