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钟山
初
夏
草木送春归去后,山花种种自然开。略无醉倒游人至,自有交情戏蝶来。
初夏,有幽幽碧草,荫荫绿树,山野之间,更有一些星星点点的小花默默开放,别有一番野趣。
可别小看这些小野花,它们个头虽小,花型也不繁复,看似平凡容易被忽视,其实一个个“深藏不露”,另有玄机。
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
SUMMER
虎耳草是初夏林间少见的可以成片分布的野生草本花卉,路旁、溪边,常可见到一片片秀丽的小白花在林中闪烁,为夏日略显寂寥的山林平添了一份生机。
虎耳草是虎耳草科虎耳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叶形奇特,形状为近心形、肾形或扁圆形,叶腹面长满腺毛,摸上去毛茸茸的,非常憨萌的感觉。
《本草纲目》记载“虎耳,生阴湿处,人亦栽于石山上。茎高五、六寸,有细毛。一茎一叶,如荷叶盖状,人呼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夏开小花,淡红色。”可以看出,虎耳草之所以得名,源于其叶子的形状。
但在我看来,虎耳草的花也非常有虎的神韵。
其花非常纤巧精致,5枚白色的花瓣,上面的3枚较短,似虎耳,花瓣上有紫红色斑点、基部有黄色斑点,下面的两枚为长卵形,纯白色,类虎的胡须,整个花朵像极了一张虎脸。
虎耳草喜欢生长在凉快、潮湿和半阴环境中,怕低温、干旱、强光暴晒,生长环境要求空气湿度高,所以林中见到的虎耳草多半生长在阴湿处的山坡和溪畔。
其观赏价值颇高,花、叶皆有可观之处,除可作为耐阴地被观赏植物外,也是配植假山水石的优选植物。
虎耳草还是有名的中药,全株入药,有消肿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皮肤瘙痒、烫伤等病症。
SUMMER
蕺菜(Houttuyniacordata)
说到蕺菜,大家可能都感觉陌生,但说到鱼腥草,很多人可能就很熟悉了,蕺菜就是鱼腥草的正名,在不同地区还有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等称谓,是三白草科蕺菜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所以叫鱼腥草,植物志描述为“腥臭草本”。
蕺菜于5月上旬始花,目前正值盛花期。
花朵典雅,观赏价值高,但有观赏价值的部分并不是花瓣,而是花的白色总苞片,四瓣,长圆形或倒卵形,真正的花部结构是位于其上的花序,长约2厘米,宽5-6毫米。
鱼腥草叶为心形,叶色呈深绿色,非常优美;夏日开白花,园林上可作为地被观赏植物栽培。
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常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所以可作为一种很好的耐阴或湿地地被观赏植物。
该植物是一种很好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消痈、利尿消肿通淋等保健功效,不仅是餐桌上一道特殊的美味蔬菜,还可治疗肺脓溃疡、肺热咳喘、热痢热淋、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等症,是中医处方中有关肺病、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材来源是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我国历代医典如《名医别录》、《履巉岩本草》、《滇南本草》、《本草纲目》等对其疗效都有记载。
“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味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
这是一首王十朋的《咏蕺》诗,描述了越王勾践发奋图强的事迹,也高度评价了鱼腥草的作用,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鱼腥草的功能。
鱼腥草作为蔬菜是相对比较小众的菜品,在我国西南地区比较受欢迎,常被作为蔬菜或调味品。
由于气味浓郁特殊,没吃过它的人常常是无法下咽,而常吃它的人则感觉到一种独特的药香。
超市常作为蔬菜卖的鱼腥草是其白色的根,很多人习惯于以根做食,但鱼腥草的嫩茎和叶都可以吃,且味道比根的气味要稍淡一些。
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吃,这种吃法适合大多数人。
夏季餐桌常备一盘凉拌鱼腥草,不仅开胃解暑,还能保健祛病。
周末,到山野之间,去寻找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吧!让这个初夏的五月,充满不一样的野趣。
科普钟山
钟山
岂止于美
你不知道的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