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受尽百般凌辱。勾践忍辱负重,假意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百年未遇的灾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发现一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为了感谢这种野菜,又因为它有鱼腥味,所以勾践命名其为“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蕺菜,俗称猪鼻孔、侧耳根、折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根或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而得名。
日本人认为它有10种药之功能,所以称之为“十药”。
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用于治疗肺痈及肺热咳嗽、疮疡肿毒、湿热淋证等。以清解肺热见长,为治肺痈要药。《本草经疏》说:“蕺,单用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治肺痈有神。”《本草撮要》也说它“治肺痈神效”。可见,鱼腥草味辛,并非指辛辣感,而是指具有明显的鱼腥气。其性微寒,专归肺经,擅长治疗肺经热盛之咳喘。
多年前,年过花甲的金代名医刘完素有一次带众弟子上山采药,遇狂风骤雨,回府后即暴病。又发高热,又打寒战,频频咳嗽,痰液浓稠。服苇茎汤、桔梗汤均不能奏效,令家人和众弟子惊慌失措。
当时,恰逢张元素采药路过,闻之忙人刘府探望,并送一贴草药,说此药已试用多人,甚灵。刘完素看那药像三白草,心想用它清热利水、消肿解毒尚可,怎能治肺痈重症?正犹豫之间,有一弟子已拿草药去煎汤,刘完素不好意思当面阻止,只好由他而去。不一会,那弟子把药煎好了,刘完素一看药汤色如红茶,气味辛香,才知道这药并不是三白草,刘完素这才将药汤服下,连服三天,果然热退痰消,咳嗽也变少了,病情化险为夷。
刘完素忙派人请来张元素当面道谢并请教所用之妙药为何物。张元素从药筐里取出一束鲜草药,顿时鱼腥气扑鼻。张元素说:“此乃蕺菜,俗称鱼腥草,功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痈排脓。此为鲜品,其气腥臭,阴干后腥气消失。前送老先生者为其干品也。”刘完素大开眼界,将这一药物的性状、功能、主治等认真记下,并在后来的行医生涯中常常使用,屡见奇效。
鱼腥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自《本草经集注》以后,诸家本草多载其能作食用。《新修本草》说“叶似荞麦,肥地亦能蔓生,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处。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蜀本草》云:“茎叶俱紫,赤英,有臭气。”《本草纲目》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上边青,可以养猪。”由此可知,这是一种集药物、野菜和饲料于一身的植物。
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扔下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颗原子弹,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有11位虽未丧命但不幸受伤的广岛人,纷纷采用民间疗法进行自救,他们将生长在田边地头的鱼腥草采摘回来,煎汤饮用,结果,不但所患致命的放射病逐渐好转,而且都健康地活了下来,有的还生育了子女。
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一次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在无粮无药的情况下,他只有釆食身边的鱼腥草充饥。令人吃惊的是,数天后归队时,这个战士的伤口竟一点也没有感染。
鱼腥草还是营养保健佳蔬。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鱼腥草做菜,生食最佳,其口感别具、风味可人,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汤、煮粥、炖,肉的不同食疗方法,还可加工成茶、饮料等。新鲜鱼腥草有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但在阴干之后,它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红茶汁一般,仔细品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鱼腥草由野草变为栽培作物后,由于生长环境改善,生长周期短,植株生长快,地下茎粗壮,淀粉含量增多,纤维含量减少,食用时鲜嫩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异的鱼腥味变淡,适口性增强,更受食者欢迎。
时至今日,在川、黔、滇一带,它为人们熟知的名字是侧耳根,或折耳根、摘耳根,是一种颇受当地群众欢迎的野菜。四川最常见的吃法是生吃:蕺菜洗净后,蘸调味料吃。生吃,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它的风味,除有一般生菜的清香外,还明显的带有一种浓烈的鱼腥臭,不少人是吃不惯的。但爱吃的人却认为美味可口,甘之如饴,并认为有解暑作用。特别是贵州,吃鱼腥草的办法更多,凉拌、热炒、炒肉丝、炒腊肉、炖猪肉,烧、煮、做汤、酱渍,还能制作清凉饮料。当地群众认为,经常吃些鱼腥草,味美甘甜,越吃越想吃。正因如此,目前贵州已有人工栽培,作为常食的一种佳蔬。
鱼腥草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土壤以肥沃沙质土壤为宜,多以根茎繁殖。不宜频繁连作,应在种植3、4年后,换地另种。采收多在夏季,茎叶繁茂花穗多时采割,去净杂质,晒干即可。
由于鱼腥草是一种遍及全国各地的常用中草药,所以,民间有不少有效单方值得借鉴,今择其善者,供大家选用。
1.治疗肺病咳嗽盗汗:贵州民间方法是:选用鱼腥草叶克,猪肚子1个,将鱼腥草叶纳入猪肚内炖汤服,每日1次,连服3天。
2.治疗痈疽肿毒:江西群众用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
3.治疗痢疾:广东民间用鱼腥草20克,山楂10克,水煎加蜜糖服。
4.治疗妇女外阴瘙痒:上海民间以鱼腥草适量,煎水熏洗。
5.治疗慢性鼻窦炎:陕西群众常用新鲜鱼腥草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鱼腥草20-25克,水煎服。
6.治疗痔疮:云南民间多用鱼腥草煎汤,连进3服,其滓熏洗,痔疮自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主要含有挥发油、鱼腥草素、槲皮苷、蕺菜碱等多种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及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还有利尿、镇咳、平喘、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鱼腥草还能抗肿瘤,从中分离出的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鱼腥草现已制成片、针、冲、雾化等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及阴疽者忌服。
2.不宜久煎,以免影响疗效。
点击右上角蓝色字体“天下本草”,本。
也可长按下面加。
画匠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怎么治好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