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的春天,他倾倒在她的一眸春水里

那是年的春天,正是莺飞草长,春暖花开的季节,曹聚仁在父亲开办的育才学堂里遇到了一个叫王春翠的女孩子。毫无防备,毫无预兆,就在那惊鸿一瞥之间,他情不自禁地沦陷在她的一眸春水里,从此他心里便惦记上了她,而这一惦记,就是一辈子。?

那一年,他15岁,她12岁。?

曹聚仁和王春翠合影

曹聚仁后来回忆说:“她是四姐妹中最美丽的,总而言之,我第一回在学堂里看见了她,就钟情于她,苦苦地害我得了相思病。”?

曹王两家同住兰溪,仅隔着一座通州桥,王春翠每天都要到桥上晨读,曹聚仁为了多看她一眼,总是悄悄来到通州桥,躲在不远处的挂钟尖的树丛里偷偷看她。她的一颦一笑如三月春风,搅动他心头的一池春水。?

那时候,曹聚仁最爱朗诵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惜春词——《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他爱极了这首词,只因为他心爱的姑娘的名字里恰好有个“春”字,遇见她,是这个春天里最美的意外,他是那么急切地想要和她在一起,在明媚的春光里手牵着手在通州桥上散步,与她谈天说地,尽享春光。?

或许是命中注定,又或者是心诚则灵,令曹聚仁惊喜的是,一年多后,两家父母居然如他所愿为他和王春翠订了婚。曹聚仁开心的像个捡了奇珍异宝的小孩子般欢呼雀跃,想来春归何处,自是归于他处。?

当曹聚仁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家里便为他们俩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少年夫妻,你侬我侬,甜蜜和幸福从两人十指相扣的手心里一圈圈溢出来,开出最美的花朵。?

年,由于王春翠考上了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要到杭州上学,曹聚仁则要去上海爱国女中教书,所以一对小夫妻暂时分居两地。距离阻挡不住思念,俩人之间书信不断,他们的书信写在同一本红色绢画的小本子上,取名“心心相印”,来往邮寄,互诉相思之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曹聚仁刚到上海就被一位情窦初开、主动向他表白的女学生所俘获,他与王春翠的感情遭遇到了严重的危机。?

王春翠听说此事后,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去上海挽回曹聚仁的心。她的同学都劝她应以学业为重,她却说:“我爱我的学业,但我更爱我的丈夫和家庭。”?

办理退学手续时,她的老师问她:“这样做值得吗?”?

“值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王春翠迅速赶到上海,找到曹聚仁后问他:“聚仁,我来陪你了,跟我回家好吗?”?

曹聚仁满面惭愧,他看着她满含真诚与希冀的眼睛,点了点头,牵起她的手,跟她回家。离开时,他没有忘记给女中校长留下一封辞职信。?

王春翠安心在家当起了家庭主妇,每日洗衣做饭,料理家务,自得其乐。曹聚仁去了暨南大学任教,在妻子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笔耕不辍,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短短几年时间,他迅速声名鹊起,渐成大家。?

年,王春翠生下一女,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两人初为父母,欣喜若狂,曹聚仁抱着女儿爱不释手,为她取名“曹雯”。?

那几年无疑是曹聚仁和王春翠最幸福的时光,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王春翠在家照顾女儿,并为丈夫准备好可口的饭菜。曹聚仁一下班就急切地赶回家,陪女儿玩耍,给女儿讲故事。每逢周末,夫妻俩会带着女儿去公园散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享受着难得的安宁与恬淡。?

幸福的时光总是太过短暂,或许是天妒幸福之家吧,几年之后,曹雯不幸夭折,这给了曹聚仁和王春翠一个重大的打击,也给他们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夫妻俩悲痛万分,王春翠更是每日以泪洗面,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突然间就少了一个人,本来完整的家庭有了无法弥补的残缺。?

曹聚仁为了让妻子早日从丧女的悲伤中走出来,便让她与自己一起工作。王春翠不遗余力地协助曹聚仁创办了《涛声》、《芒种》等杂志,她还在这些杂志上面发表了许多文章,她的才华渐渐展露出来。曹聚仁看到她的文章后也不由地发出赞叹:“春翠,不愧为我的爱妻,没想到原来我竟娶了一个大才女啊。”?

曾几何时,王春翠也满怀文学的梦想,只是为了爱情,她最终选择回归家庭,如今重拾写作之笔,她好像又找到了当初那个满腔热血的自己,年,王春翠在曹聚仁的鼓励和指导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竹叶集》。鲁迅先生为其定名,曹聚仁为其作序。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以男性为主角,女作家寥若晨星的中国文坛,像王春翠这样从女性自身的立足点出发、以辛辣文字见长的女作家更显难得与珍贵。?

曹聚仁(-)浙江兰溪人,民国著名记者、作家

令王春翠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好不容易才从失去爱女的悲痛中走出来时,他们的婚姻却又遭遇到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年秋,曹聚仁到上海务本女校当国文老师,对一个叫邓珂云的女学生一见钟情。曹聚仁曾对人说:“我走上讲台,第一眼看到第二排第三行,坐着这么一位女生,她是我梦中的人,我就开始发痴了。”?

十八岁的邓珂云是务本女校的校花,酷爱文学,对当时已是著名的大作家、大记者和大学教授的曹聚仁十分仰慕。于是,他们奋不顾身地相恋了。?

不知为何,这一次王春翠没有出面阻拦,或许是想起丧女的悲痛让她心碎不已,或许是物是人非,面对一个青春年华的小姑娘,她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自信与雄心,又或许是她太过了解曹聚仁,知道他这次是真得动了心,就像当初对她动心一样,他的认真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与其两人互相折磨,不如自己主动退出,成全他们,免得让他为难,看他痛苦。?

给他最后的爱是手放开,王春翠主动向曹聚仁提出了离婚:“聚仁,我们分开吧,你知道,我只希望你幸福,无论我是否在你身边。”?

曹聚仁一如十三年前那样满脸愧疚:“对不起,春翠,是我辜负了你,请你原谅我。”?

最终,曹聚仁没有留住王春翠,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她的性子,知道她跟自己一样坚决执著,决定了的事谁也改变不了。年,王春翠离开了他们共同生活了十三年的家,独自回到浙江兰溪的老家,她一直住在蒋畈曹家,仍是曹家上下交口称赞的好媳妇。?

年,曹聚仁和邓珂云在武汉结婚。此时的王春翠孤身一人在兰溪过着朴素安宁的生活,她接替曹聚仁的父亲主持育才学校,专心从事乡村教育,决意再嫁。?

王春翠将一腔热血投入到乡村教育中,她结合农村生活实际,以求真知、学真人的“蒋畈精神”办学,为乡村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四方乡亲的拥护和爱戴,被村民们尊称为“王大先生。”?

多年以来,王春翠一直保持着每天清早去通州桥晨读的习惯,十年如一日,一直以来,她都有个秘密没有告诉过曹聚仁,那就是:其实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他在桥边偷看他,因为她原本就是为了他才去桥上晨读的啊。?

虽然曹聚仁和王春翠已和平分手,但他们依旧保持着亲人般的密切关系,从未中断联系。俩人书信不断,曹聚仁终生对她以爱妻和知己相称。?

解放前夕,曹聚仁远赴香港,王春翠依然留在蒋畈。?

晚年的曹聚仁

十年之后,曹聚仁受周总理之邀回大陆参加国庆十周年的观礼活动。他一到广州就写信给王春翠,让她尽快赶往北京与他欢聚。几天后,阔别数十载的夫妻在北京重逢,曹聚仁特地带王春翠去一家照相馆补拍了一张结婚证,以弥补他们俩人当年结婚时没有留下一张结婚照的遗憾,同时也作为一种纪念。那是他们第一次合影,也是最后一次。?

没有想到,在北京的匆匆一面竟成为永别,此后二人再未见面。随着局势变化,他们一度失去联络。?

年,曹聚仁在澳门去世,他临终前反复念叨着黄庭坚的那首词。“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没有人知道,他有多么想念那个春天,想念那个她。?

消息传到浙江,王春翠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沉默地站在秋风里,久久地望着澳门方向流眼泪。?

年的春天,王春翠在浙江病逝。?

恍惚间,仿佛突然回到了年的那个春天,他们第一次见面,惊动一山春色,搅起一池春水,惊艳一季春光。

换个角度看世界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ry/1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