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发的一个视频很火,里面提到鱼腥草,视频就不重复上了,很多平台可以看到,内容大概就是:一物降一物,常见病的克星:头痛最怕川芎,阑尾炎最怕败酱草,肺炎最怕鱼腥草...
画面干净,内容朗朗上口,所以获赞颇多。很有争议的是里面的鱼腥草。马上有教授留言:鱼腥草内含有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致癌物,马兜铃酸在人体内代谢会生成马兜铃内酰胺。那么,鱼腥草到底含些什么?有没有毒呢?
这位教授说的是真的吗?我们一直用的鱼腥草还能用吗?有些地方还喜欢当做凉拌菜的鱼腥草还能吃吗?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因其新鲜植株破碎后有刺鼻的腥臭味而得名。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中医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病症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文献报道鱼腥草中含有挥发油、黄酮和生物碱等。
陈少丹于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鱼腥草中生物碱和酰胺类成分的研究的文章中说:采用大孔树脂AB-8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反相HPLC等手段从鱼腥草的体积分数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分离得到的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epharanoneB(1)、胡椒内酰胺A(piperolactamA,2)、马兜铃内酰胺AII(aristololactamAII,3)、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4)、缺碳金钱吊乌龟二酮B(norcepharadioneB,5)、cepharadioneB(6)、橙黄胡椒酰胺苯甲酸酯(aurantiamidebenzoate,7)、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acetate,8)、N-反式阿魏酸酰酪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9)、橙黄胡椒酰胺(aurantiamide,10)和N-苯乙基苯甲酰胺(N-phenethylbenzamide,11)。
你可以看到,里面的可疑成分仅仅只是马兜铃内酰胺AII(aristololactamAII,3)、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4)、不是马兜铃内酰胺I。
目前研究认为马兜铃内酰胺I有强致癌性,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的研究中,已经明确了鱼腥草中所含有的12个马兜铃内酰胺成分,但未见含有马兜铃内酰胺I的报道,其中马兜铃内酰胺(BII、AII、FII)总的含量仅约为0.g/kg,含量也非常低!
另外有学者做过研究:一篇题为鱼腥草食用习惯与慢性肾脏疾病的横断面研究的文章表明,鱼腥草使用习惯和肾脏疾病并没有相关性。
该研究探讨中国各地区人群鱼腥草食用习惯对肾脏疾病的影响。对2年6月12日至2年6月30日,名(男人,女人)中国互联网使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性别、年龄、生长地区、鱼腥草食用习惯以及肾脏疾病罹患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鱼腥草食用习惯与肾病的患病率并无差异(P=0.)。
所以不要把鱼腥草和肾毒性划等号了,该用的时候还是用吧。当然要不要吃,还是得慎重,毕竟有一个成份的名字长得像和致癌的成份的亲戚。
话说抗生素这么多毒副作用性,不还在天天用吗?在于使用的合理性了!
实在爱探究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黑体的文章。
公休,今天简单一点。晚安。
相关链接:
基于数据库挖掘的宝藏:抗新冠中药集锦之四(肺部清洁工:双花、连翘、黄芩)
辛苦一年,开启公休模式。
记得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