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科:唇形科
拉丁名:Nepetacataria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它的中文名字,从小听方言也不知道对应的普通话是什么。还是老妈厉害!记得小时候身上痒,妈妈就拿一把干燥的荆芥入水煮沸,等棕色的水冷下来些就拿来给我洗澡,老妈说它能清热解毒。
车前草
科:车前科
拉丁名:Plantagodepressa
方言叫蛤蟆草,笑死宝宝了。利尿的,找到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啦。
相传西汉时有一位名将叫马武。一次,他率军队去戍边征战,被敌军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六月,那里酷热异常,又遇天旱无雨。由于缺食少水,人和战马饿死、渴死的不少。剩下的人马也因饥渴交加,一个个小肚子胀得像鼓一般,痛苦不堪,尿像血一样红,小便时刺痛难忍,点点滴滴尿不出来。战马拉尿时也嘶鸣挣扎。军医诊断为尿血症,需要清热利水的药物治疗。因为无药,大家都束手无策。马武有个马夫,名叫张勇。张勇和他分管的三匹马也同样患了尿血症,人和马都十分痛苦。一天,张勇忽然发现他的三匹马都不尿血了,马的精神也大为好转。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张勇的注意。他便紧盯着马的活动。原来马啃食了附近地面上生长的牛耳形的野草。他灵机一动,心想大概是马吃了这种草治好了病,不妨我也拔些来试试看。于是他拔了一些草,煎水一连服了几天,感到身体舒服了,小便也正常了。张勇把这一偶然发现报告了马武。马武大喜,立即号令全军吃“牛耳草”。几天之后,人和马都治好了。马武问张勇:“牛耳草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张勇向前一指,“将军,那不是吗?就在大车前面。”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此后,车前草治病的美名就传开了,因为此草爱长在路旁,所以又称有当道草。
鱼腥草
科:三白草科
拉丁名:Houttuyniacordata
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
嫩根茎可食,我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
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但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和导致上尿路上皮癌,故不长期食用!
以前老妈有一阵子吃过,问我要不要,我是拒绝的。因为味道真的很重啊。
艾草
科:菊科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吧,反正好处多多!
相不相信我家有个枕头里有17年前的艾草,我真的没骗人。哈哈哈~~~
最后推荐一本书,潘富俊教授的《草木缘情》,我也有这本书,只不过在学校里。是去年教授来我们学校做讲座后我去网上买的,虽然比一般的书贵了点,但书的内容远远超过价格。植物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教授的其他书也很好,比如诗经植物图鉴,都可以看看。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