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间中草药白折耳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72953.html

白折耳根是贵州民间中草药,相关典籍论述不多,仅言及具有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之功效,实际上该植物还是有许多大用处。我们先认识其原植物,更深入的功效治案有机会再深入细说。

为三白草科裸蒴属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

白苞裸蒴、总苞裸蒴、白侧耳根、白猪鼻孔、水折耳、白折耳。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甘淡。"

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之效。

《贵州民间药物》:"治肺痨咳嗽,跌打损伤,腹胀水肿,白带,白浊。"

内服:煎汤,1~3两;或炖肉吃。

三白草科植物,又名:总苞裸蒴。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弱,长30~50厘米。叶互生,阔卵状肾形,长4~8厘米,宽4~10厘米,全缘,基部心形,叶脉明显;叶柄长2~8厘米,基部扩大抱茎。

总状花序,与叶对生;花下具苞片,在花序上部的苞片小形,比子房短,在花序基部的3~4苞片特大,白色,形似总苞;无花被;雄蕊6;子房下位,心皮4,胚珠多数[1]。

无毛草本;茎多少匍匐,长通常30-70厘米。叶纸质,无腺点,心形或肾状心形,长18厘米,宽6-l0厘米,顶端阔短尖,基部具2深耳,边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圆齿;叶脉5-7条,全部基出,网状脉明显;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托叶膜质,与叶柄边缘合生,长1.5-2厘米,基部扩大抱茎,叶鞘长为叶柄的1/4-1/3。

花序单生,通常在茎的中部与叶对生;总花梗长4-7厘米,比花序略长或与其近等长,花序轴扁压,两侧具棱或几成翅状;苞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约3毫米,最下3-4片特大,白色,叶状,长12-18厘米,宽8-12毫米,雄蕊短于花柱,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比花药略长;子房倒锥形,花柱线形,外弯而不卷。

果未见。花期2-6月。

生长于山坡阴处、水沟边、路旁或林中湿地上,海拔约米。

产于中国四川南部(峨眉山、马边)。分布四川、贵州等地。

1、治咳嗽:白折耳二两,炖肉吃。

2、治腹胀水肿:白折耳三两,炖肉吃,或煎淘米水服。

3、治白带、白浊:白折耳一两,煮甜酒吃。

4、治跌打损伤:白折耳三钱,蒸酒服。(选方出《贵州草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gj/5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