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香常用天然香药二发散风热与清热类

芳香药物是指具有香气且以挥发油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一类香药。芳香药物是中医香疗的物质基础,其“以芳香之气用事”,具有芳香辟秽、健脾化湿、醒神开窍、调理气血等效用。常用的天然芳香药物主要分布于解表香药、清热香药、安神香药、活血化瘀香药、理气香药、化湿香药、开窍香药和温里香药等。(香与五行养生)

(二)发散风热香药

01

菊花

CHRYSANTHEMIFLOS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治风热头痛,配川芎。

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均忌用。

1.化学成分

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龙脑、樟脑、菊油环酮,还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即芹菜素-7-O-葡萄糖苷、刺槐苷、芹菜素、芹菜素-7-O-鼠李葡萄糖苷、刺槐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苷、木犀草素、β-榄香烯、百里香酚、二十一烷、二十三烷、二十六烷。

2.提取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3.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有调血脂、抗疲劳、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02

薄荷

MENTHAEHAPLOCALYCISHERBA

《新修本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治衄血,薄荷汁滴之,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治火寄生疮,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用薄荷;治耳痛,鲜薄荷绞汁滴入。

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1.化学成分

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乙酸癸酯、乙酸薄荷酯苯甲酸甲酯、α-蒎烯、β-蒎烯、β-侧柏烯、3-戊醇、2-已醇、3-辛醇、右旋月桂烯、柠檬烯及桉叶素、α-松油醇等。

2.提取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

3.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有抗病毒作用;镇痛、止痒作用;抗刺激、止咳作用;杀菌作用;抗着床、抗早孕作用;利胆作用。

二、清热香药

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重订广温热论·验方妙用》指出“其大要不专在乎发汗,而在乎开其郁闭,郁闭在表,辛凉芳淡发之”。现代药理证实,芳香清热药大多具有抑菌抗炎、镇痛、解热等作用。其中常用的芳香清热药有以下几种。

03

牡丹皮

MOUTANCORTEX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配当归;疮痈肿毒、肠痈等症,配金银花。

1.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2.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本经逢原》)。

3.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得配本草》)。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十四烷烃、苯甲酸、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丹皮酚)、2,6-双特丁基对苯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十四酸异丙酯等化学成分。

2.提取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3.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有抑菌抗炎、镇痛、解热、解痉、抗过敏、活血化瘀、增强免疫等作用。

04

金银花

LONICERAEJAPONICAEFLOS

《新修本草》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配薄荷。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十六酸、亚麻酸甲酯、十六酸甲酯、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9,12-十八碳二烯酸、十四酸、苯乙醇、亚麻酸乙酯、苯甲酸苄酯、金合欢基丙酮、2-己烯醛、糠醛、龙脑、己醛、芳樟醇、石竹烯、亚油酸乙酯、植醇、2-庚烯醛、苯乙醛等化学成分。

2.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提取法。

3.药理作用本品有抑菌、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和加强防御机能等作用。

05

青蒿

ARTEMISIAEANNUAEHERBA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苦、辛,寒。归肝、胆经。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少阳疟疾、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脉左弦、偏于热重者,配牡丹皮;赤白痢下,配艾叶。

脾胃虚弱,产后血虚者忌服。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苯并吡喃、α-蒎烯、环己二烯、辛三烯、环庚二烯、对氨基苯甲醚等化学成分。

2.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

3.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抗菌、平喘、解热、止咳等作用。

06

鱼腥草

HOUTTUYNIAEHERBA

《名医别录》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治痈疽肿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

1.虚寒证及阴性外疡忌服。

2.多食令人气喘(《名医别录》)。

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β-蒎烯、β-月桂烯、α-蒎烯、β-水芹烯、柠檬烯、癸醛、石竹烯、4-萜品醇、香叶醇乙酸酯、4-十三烷酮、甲基正壬酮等化学成分。2.提取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

3.药理作用

鱼腥草挥发油有抗病毒作用,能明显拮抗乙酰胆碱对呼吸道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可用于镇咳。(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中医香疗学》

和合香常用天然香药(一)

焚香雅有逸韵,品茗最是清事----焚香品茗,香茶一味

香与五行养生

望中缥缈烟云中—天然的流云香(倒流香)

原创书本香礼:案头的一本线装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tx/5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