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大家一味鱼腥草,6种病症皆可治疗

鱼腥草

来源产地

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别名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猪鼻孔、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草。

蕺菜多年生腥臭草本,高60cm。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

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叶柄长1-4cm;托叶膜质,条形,长约2.5cm,下部与叶柄合生为叶鞘,基部扩大,略抱茎;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4-10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常呈紫红色,两面脉上被柔毛。

穗状花序生于茎顶,长约2cm,宽约5mm,与叶对生;总苞片4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约0.6cm,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

雄蕊3,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长2-3cm,先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性味功效《中国药典》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中药大辞典》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清痈排脓,利尿通淋。《中华本草》辛;寒归肝;肺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多食令人气喘。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后语:希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tx/10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