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热线什么是ldquo前庭觉

什么是“前庭觉”——感觉统合中不可不提的一部分

前庭觉,在感觉统合训练这个汪洋大海里占有一席之地,但他又行踪不定、难以琢磨,往往很多家长似懂非懂,捕风捉影难觅真身,被它搞得头昏脑胀。那前庭觉,到底是个什么呢?

简单来说,其实我们人类能发展出追、赶、跑、跳、碰等独特又协调的动作能力,就是依赖成熟的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婴儿在4个月大的时就会抬起头及翻身,7个月会坐,9个月会爬行,11个月会放手站立,13个月会自己走路,4岁喜欢跳跳床和荡秋千,7岁左右喜欢溜直排轮、骑单车等,都是因为前庭神经成熟运作的成果。那前庭觉的前世今生都有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来探索。

一、什么是前庭觉呢?

1

前庭神经系统的身世

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处于胚胎期时,“神经管”就形成“内耳”的神经构造,内耳不止负责听觉的传递,也处理身体移动时所需的平衡感。而负责平衡的前庭神经系统指的是位于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和耳石器官。三个半规管会侦测头部的转动幅度和强度,每当头部有些许晃动,例如:弯腰、头向下栽或是快失去重心的时,三个半规管(外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会以三个面向(原地转动、向前或向后转动、向侧面转动)精准计算出转动的变化,并且通知大脑藉由平衡反应或是翻正反射,将身体拉回平衡姿势,不让头部受伤,保护身体的安全。耳石器官则是侦测加速、减速和地心引力变化(垂直、水平、前后)的器官。

就像我们的智能手机有重力传感器和陀螺仪系统,帮助我们调整操作界面来适应任意角度方位的变化。

2

前庭神经系统的十八般武艺

前庭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身体平衡和侦测身体的状态(头部速度、方向变化)。前庭神经影响我们的姿势、平衡、肌肉张力、身体两侧的动作协调、还可以帮助眼球维持稳定的视觉和个体的警醒程度。

(1)维持我们的平衡

我们能协调的跑跳、转圈,在不小心踩到石头时,身体能快速前倾以保持平衡,快跌倒时大脑知道“歪了、歪了”而赶快下达动作指令,使身体恢复头上脚下、直立的姿势,这都是良好运作的前庭神经系统密切监控头部的位置的变化和速度变化的功劳。是不是很厉害呢!

(2)让我们坐得端正,站得挺拔

良好的前庭系统帮助我们发展和维持正常的肌张力,使背腰肌的肌肉张力能够将脊椎挺直,不至于弯腰驼背或从椅子上跌下来。肌张力若是太低会导致坐姿不良,例如:写字、吃饭时用手支撑头,这也让我们容易感到疲惫或不喜欢体能活动。

(3)发展我们身体两侧协调的动作能力

我们在使用剪刀剪贴纸时,左手拿纸,右手拿剪刀,两手可以合作无间;骑三轮脚踏车或是溜轮滑鞋,前庭神经系统可以帮助两侧协调。由身体的两侧协调与两侧整合,让孩子做跨身体中线的活动,而不至于用左手做左边的工作,换右手做右边的工作。

(4)让我们的眼球能看的清楚

当我们身体移动时,前庭神经系统能让我们眼观四路,预先判断地面的高度和软硬,避免跌倒、碰撞。当我们做精细的协调活动时,例如抄黑板上的字,头一上一下抬头,眼睛进行搜索,低头找本子的位置,眼球能动来动去的状态,有效率的找到注视的位置,这都是前庭神经系统的功劳。

(5)让我们的大脑处于适应的警醒程度

快速或突然改变方位的前庭觉刺激,能使人精神亢奋、提升警醒度,例如坐云霄飞车时会不自觉得睁大眼睛、大叫大笑;相对的,轻缓、规律的前庭觉刺激,可用来抵挡神经警醒度,使人感到安定、放松。研究指出,妈妈把婴儿用背带背在身上轻缓摇动,可以减少孩子哭闹情形;或是哄孩子入睡时,横抱着孩子左右慢慢摇,会让幼儿感到安全,哭泣的情形也会减少。

二、出现什么状况可能需要对前庭觉进行干预训练呢?

1.如果孩子平时看起来总是一副疲累懒散、虚弱无力的样子(姿势维持能力),专注力差,容易受外在的环境影响;

2.如果妈妈及老师对他说话时他常常听不懂意思,反应慢(听觉、视觉处理);

3.孩子自己喜欢原地转圈和荡秋千(情绪控调策略),快跌倒时不会用手支撑身体保护自己免于受伤(维持平衡能力)。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早进行评估干预和感觉统合训练。如何展开针对前庭觉的训练呢?干货正在路上赶来,我们下期相约再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ry/9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