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大讲堂丨白草张贤亮的文学创作也有缺憾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张贤亮是中国文学界久享盛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被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发行,但他的文学创作也有缺憾。

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博士白草一直致力于张贤亮文学作品的研究,他在评论《大师的缺憾》(详见年第11期《朔方》文学月刊)中提出了如下观点:

大师的缺憾(节选)

张贤亮的文学创作留下了两个较大的缺憾,一是计划中的九部系列中篇小说,半途而废,成了文学史上的“半部书”;二是长篇小说《一亿六》(年)发表后,无声无息,毫无反响。

这两个缺憾,犹如两个谜。

总标题“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下的九部系列中篇小说,是张贤亮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宏大的创作计划,年出版第一部,名为《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的启示录》,收录《初吻》《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严格来说,《初吻》仅是一个短篇,写童年事,与其他两部体例不合,属凑数之作,年出版长篇小说《习惯死亡》,从性质上说,应属九部中篇系列之一,但并未在标题上注明,说明作家已经放弃了系列创作计划。

虽然作家本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解释其中缘故,小说本身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焦点或许在于当时就引发争议的“红地毯”描写。《绿化树》结尾拖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受尽磨难的章永璘苦尽甘来,庄严地踏上了“红地毯”。

......

年张贤亮发表长篇小说《一亿六》,原为中篇规模,后来拉长为一个长篇的字数。实际上,从创作轨迹上来看,这个长篇原来的名字应该叫《钱歌》……

然而整个文本总是缺了一些什么。而且缺的是最重要的东西:似乎缺少了批判意味,缺少一个章永璘那样的思索者、分析者,冷眼观照浮世人间。王蒙说,张贤亮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能写出“严峻的事实”;可是,在这里,他近乎于照相式地或自然主义地详写了诸多“事实”,事实诚然足矣,“严峻”则远为不够。

......

张贤亮本身即是一个矛盾,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传统。

张贤亮留下了不少缺憾,他是一个有缺憾的大师。

但是,他完成了自己。

年,在为《张贤亮小说新编》所作前言中,作家非常动情地写下了一句话:如果读者能够留心,会发现手中的这本书不是普通的纸张,“那里面有血会淌出来”。

“有血会淌出来”,这句话可概括张贤亮全部的文学世界。

张贤亮从诗人到小说家,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轨迹?

他的文学作品又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9月22日,白草将来到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为我们揭开张贤亮文学世界的丰富性。本次讲座为公益讲座,可免费预约报名,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哦。据后台统计,现仅剩余不到20个名额,还没报名的朋友赶紧抢座。提前报名并按时到场的观众可获得《朔方》文学月刊张贤亮纪念专号1本。

★讲堂讯息★

-主题:《张贤亮的文学创作之路》

-讲课内容:

一、从诗人到小说家:创作轨迹

二、文学创作概说

三、基本风格

四、文学史上的地位

-主讲嘉宾:白草

-时间:年9月22日(周六)14:30-17:00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ry/10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