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1.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2.产地:
北柴胡:又名:硬柴胡。主产辽宁、甘肃、河北、河南。此外,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亦产。
②南柴胡:又名:软柴胡(《本草汇言》),香柴胡。主产湖北、江苏、四川。此外,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亦产。
3.出处:《本经》
4.别名:地熏、茈胡(《本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5.名称由来: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财家,雇工有柴姓和胡姓两个长工,他们互称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狠心的地主老财竟然把生病的胡弟解雇并逐出家门。
柴兄很为生气,找地主老财申诉无果,一气之下,柴兄背起胡弟便出走了。途经一座山边,胡弟实在是走不动了,躺在地上。柴兄去找野果充饥。胡弟的肚子饿得难耐,随意在山边地上拔了一种似竹叶子的草根咀嚼起来,一时便感觉身体轻松多了。等到柴兄回来时,发现柴弟时泠时热的毛病没有了!胡弟把这个情况告诉柴兄。
柴兄、胡弟两人都认为此野草肯定是一种药,于是便挖了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得了忽冷忽热的穷苦人煎汤喝,不料效果非常好,确有治病的功效。于是他们两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治愈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此草药称为“柴胡”,延续至今。
6.植物形态:北柴胡: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总苞片缺,或有1~2片;小伞梗5~1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径1.5毫米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下位,光滑无毛,花柱2,极短。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
南柴胡又名红柴胡、细叶柴胡。: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根深长,不分歧或略分歧,外皮红褐色。茎单1或数枝,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根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叶脉5~7条,近乎平行。复伞形花序;伞梗3~15;总苞片缺,或有2~3;小伞梗10~2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花瓣5,先端内折;雄蕊5;子房下位,光滑无毛。双悬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3毫米,分果有5条粗而钝的果棱,成熟果实的棱槽中油管不明显,幼果的横切面常见每个棱槽有油管3个。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干燥草原。
7.采收与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8.炮制:
1)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
2)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柴胡斤,用醋12斤)。
3)鳖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柴胡斤,用活鳖个取血)。
4)酒柴胡:取柴胡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柴胡片kg,用黄酒10kg。
5)柴胡炭:取柴胡片,用文火炒至外黑内棕色,喷入少量水,取出,晾干。
6)蜜柴胡:取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柴胡片,用文火炒至深黄,不粘手为度。
炮制作用:生品升散作用较强,适用于解表退热。醋制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症。用鳖血制能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的功效可用于骨蒸痨热及疟疾。
9.性状
①北柴胡又名:硬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并带有少许茎的基部。根呈圆锥形,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长6~20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细毛或坚硬的残茎。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②南柴胡又名:软柴胡(《本草汇言》),香柴胡。为植物狭叶柴胡的根。外形与北柴胡相似,惟根较细,分歧少,多弯曲不直,长4~10厘米,直径6~10毫米,表面红棕色,有纵皱及须根痕,顶部无疙瘩头,而有地上茎叶枯死后遗留的毛状纤维。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棕色。气味同北柴胡,具“败油气”以根条粗长、无须根者为佳。
10.外观质量评价: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11.性味归经:苦,凉。入肝、胆经
12.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14.临床应用:用于退热。北柴胡对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肺炎等有较好的退热效果,据例的临床观察:流行性感冒于24小时退热者达98.1%,普通感冒于24小时退热者达87.9%。制剂及用法:用北柴胡的干燥根,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每安瓿2ml,相当于原生药2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成人每次2ml,周岁以内婴儿每次1-1.5ml。
15.用法用量:3~9g。
16.储藏条件: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7.注意事项: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②《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③《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食。"
文章及图片的整理、收集、编辑来源于网络。
注:文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