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华夏,生如夏花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戳藍字進班請安靜自習

炎炎夏日里,最思清凉山。

李白有首《夏日山中》,曰: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山中觅清凉的诗仙,这番形象,不顾半点斯文,显得比酒后还要狂放

庄上画者范洪亮《一扇清凉》画意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南宋杨万里的这首《夏夜追凉》,比之诗仙,温婉许多。更为难能可贵处,其温婉诗意令我们明白,夏日寻清凉,脱个一丝不挂,真不如心无挂碍,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细寻“夏”字来处,并非表热热的夏天,而是指人。

小篆:夏

夏,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

页(xié),人之头也;臼(jù),人双手也;攵(suī),人两足也。合而为“夏”,正是华夏民族的自形自画。

《说文》:夏,中国之人也。

“夏”之初,表的就是我们这些为生计而柴米油盐酱醋茶,爱生活而琴棋书画诗花酒的黑头发黄皮肤之“人”者。

以大脑思之,以双手把握之,以足旅躬行之。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一撇一捺内个人,特定于自己的再定位与再描述。

夏,亦是史上中国首个王朝名称,为大禹之子启所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至“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时,中国之人自称“夏”“诸夏”之外,又于夏前加一“华”字。

小篆:华

小篆之“華”,是个会意字。从芔,从芌(xū)。隶楷繁体之華,上“草”而下“垂”,如花叶下垂,有繁茂之象。中国古建筑有垂華门,即是取于此象。

《说文》:華,荣也。《尔雅·释草》:木谓之華,草谓之荣。《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华的本义通“花”,花朵义也。

所以后来再造一个花朵之花,实在是随着“華”成了华夏之华,其地位与意象,变得异常尊贵、崇高而圣洁之故。

时至于今,华,有华丽、华贵、华章;精华、光华,繁华;年华、芳华,韶华;华裔、华胄;华灯、华诞等多重美义。

最初的华与夏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

周代,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

大约自春秋时代始,华、夏连用称“华夏”。《春秋左传正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先民,东西南北,四位邻居,称:夷戎蛮狄。东方曰夷,西方曰戎,南方曰蛮,北方曰狄。

小篆:夷戎蛮狄

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从小篆字形可以看出,此一东方邻居,人高马大,身背弓箭,相当勇武。

殷代,夷分布于今山东、江苏一带。先秦时期,泛称环渤海而居,南至江淮的东方各族为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称。商周两代,夏与夷,屡有征战。秦并六国后,散为民户。至汉,已不见夷、夏之别矣。

夷之地,临于大海,多平原。所以,夷有平坦的引申义,化险为夷、夷为平地之夷是也。

戎,小篆字形从戈甲。戎马生涯、投笔从戎的戎,表兵器也。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随身携带戈刃,是西部民族的标志。

蛮,也是蛮有意思的。

小蛮腰儿,是现今爱美女性追求魔鬼身材的标配。其典故出自唐代白乐天。白有俩女朋友,一名樊素,一名小蛮。樊素能歌,小蛮善舞。乐天留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苏东坡后成乐天粉丝,作诗曰:吾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蛮,正体字作:蠻。上半部分的“丝言丝”为其本字。

金文:蛮

“丝言丝”表何义呢?有说为古时南方民族头饰;有说表南方部族善养蚕造丝,有说表结绳为网善捕鱼;有说为图腾;有说为口头语,发mán音……

这个“丝言丝”后来成为多个汉字的声符。如,皇帝的座驾,叫做鑾驾;男女互诉衷肠,叫做戀爱;群山延绵,叫做山巒起伏。

“丝言丝”的意象的确像极了南方地理与气候,有缠绵网罗纠缠乃至连绵不断之义。后加虫作“蠻”,亦无半点贬义,实为南方民族所居之处地域文化的表徵。表南方湿热多虫。虫,古时为鸟兽统称,并非现在花鸟鱼虫内个虫,单单精确指作小爬虫。

狄,从犬从火。北方寒冷荒蛮,生长于斯的先民,最为依赖的恐怕正是犬与火,以为狩猎以为拉爬犁以为取暖以为烧煮。

与小篆之“夏”近形的,还有个“夔”字。

小篆:夔小篆:夏

夔,读作kuí,何物也?龙形异兽也。

与夏比较,其头生角,身如蛇(巳蛇虫三字原极近似),有足有止(脚趾之趾本字)。

从虫的“蜀”,为四川简称。川人历来有“冲出夔门天地宽”“不出夔门是虫,出夔门为龙”的说法。夔门,位于三峡西端入口,是为瞿塘峡之西门。

有一说“夔龙”即伏羲,也即雷神。另据传说,舜有夔龙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后用“夔龙”喻指辅弼良臣。年11月,我国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建设全面启动。该系统即被命名为“夔龙系统”。

夔龙纹亦多现于青铜器。郭沫若先生说,殷代器物上的纹饰,最常见的有三种:饕餮纹、夔龙纹和云雷纹。

明清家具,夔龙纹仍是常见且重要的装饰。

微友春风明月发圈,西周青铜夔龙纹簋

微友大雅堂发圈,清中早期雕夔龙纹桌案

中原为华为夏,东西南北,夷戎蛮狄。

《孟子·滕文公上》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华夏文明,中华文化,用夏变夷,师夷长技,生息繁衍,碰撞融合。

华以木比,夏为人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历经余年风雨洗礼。泱泱华夏,巍巍中华,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文化文明,融汇传承。

《康熙字典》释华,曰:华谓文德。夏者,雅也。《康熙字典》注雅,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

所谓文德,即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所谓夏者,意为行正道而致久远。容万民而行万世,故而夏有五彩之美、兼天下之大。

春生而夏繁。四季之中,也只有春之后的这个季节,配得上这个“夏”字之义。

五行配四季,唯在夏,不仅属火,亦称长夏为土。长(读作zhǎng)夏指阴历六月。先秦、汉之古籍,称作“季夏”。

《春秋繁露·五行对》有云: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

人在华夏,生如夏花。我骄傲。

庄上画者韩秋来《春看牡丹夏观荷》画意

生如夏花,貌似四字成语,实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

郑振铎先生翻译《飞鸟集》为中文,第82首有“生如夏花”句,着实精彩。诗句云:“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就是要学夏日之花,努力盛放,尽情绚烂。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一切遂人愿?青春固然美好,谁人又能够长生不老?美人迟暮,英雄气短。这个时候,也不必顾影自怜、过度悲伤,学学秋叶,淡然面对,静静地接受将要到来的凋零,随风安详地飘然离去,岂不静美?

到底是来自佛陀国度的诗人,一句“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让炎炎夏日里有些烦躁的我们顿然堪破生死,恍然大悟。

夏花何花?嗯嗯,不错,正是荷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庄上画者宿青《夏荷》画意

夏花之荷,又名为莲。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炎炎夏日,诗意销淡的雅士骚客们,遇见荷莲,诗情彷佛立刻被唤醒,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菡萏香销翠叶残”“秋暮,乱洒衰荷”……都有人赋诗有填词,有人点赞有人怜。

北宋五子之一、从祀孔庙的大儒周敦颐所作《爱莲说》,更是脍炙人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莲,还有许多美好的别称。如,芙蕖、溪客、碧环、玉环、菡萏(读作hàndàn即花苞)、鞭蓉(即花朵)、水芝、水华、水芸、水旦、水芙蓉等等。

看不见莲的影,只念一下这些别称,读两句咏荷诗词,就已经美美地迷醉了。

庄上画者刘东亮《荷趣惠風》画意

庄上画者冬炎《但求莲花遍地生》画意

莲,与禅,与净土,亦结下不解之缘。

莲,是佛家的图腾,释子的归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东坡居士《赞佛偈》)。

佛法传至中土,逐渐舒枝蔓叶、开花结果。到如今,佛门最大的两个支派,除了“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禅宗,再就是“执持名号”“一向专念”的净土宗了。

净土宗又称莲宗,净土祖师东晋慧远大师,于东晋太元十五年()在江西庐山东林山住锡。大师同慧永、慧持和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社精修念佛三昧,誓愿往生西方净土,又掘池植白莲,称白莲社。大师精进办道,翻译经典,数十年足不出山。

禅净两宗盛行于我国唐宋两代,这一时期的士子文人,大多崇儒信佛学道三教同修。也就把许多禅意、心得,留在了大美唐诗宋词里。

王摩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乐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庄上画者安江洋《青莲》画意

王安石,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文公有女,嫁吴安持为妻,工诗,多佳句。曾有诗寄父,曰:西风吹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

王安石这个女儿,应该嫁得比较远,所以寄来家书,以诗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

王安石见诗如面,不禁悲从中来,但路途遥遥,见亦见不得,劝也劝不得,又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ls/8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