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茶叶缘何会送给美国总统,且看兰溪毛峰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说到兰溪毛峰,就无法避及唐力新这个人,只因他英年早逝,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他了,大多数行外人或许根本就不知道他。

唐力新,兰溪市黄店镇上唐村人,近代著名茶学家,年4月生,年4月因病去世。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长期在浙江省茶叶公司工作,直至去世。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茶界泰斗庄晚芳评价他是“一生许茶”。

唐力新从事茶叶30多年,一直在茶叶生产第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参与制订有关茶叶收购价格、收购政策。他在公司担任业务科副科长,分管原料采购、茶叶收购等,但他从不滥用职权,坑害茶农。每到一地,他必与茶农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当地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和茶叶生产等情况,再根据实情来制订收购价格与政策。他还热心于为当地茶农进行技术培训,与当地茶叶技术人员一起,恢复与创制名茶,如“江山绿牡丹”“兰溪毛峰”“普陀佛茶”“径山香茗”等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为促进浙江名茶生产,提高茶叶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浙江名茶》一书中罗列了全省25种名茶,如东阳东白、开化龙顶、建德苞茶等,对每一种茶的产地、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及销售情况等都作一一介绍,十分详尽,不失为一本名茶文化挖掘与保护很好的参考史料。

唐力新在公司历任业务科副科长、业务指导科副科长等,曾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茶人之家”副理事长、《茶叶》杂志副主编等,与人合作出版《中国名茶》《浙江茶叶》《饮茶漫话》等。由于历史原因,他所任职务皆为副职,主编的著作也都署名于他人之后,但他对此从无怨言,只问业务上的耕耘,不求名利上的收获。即便在茶叶界已成“大师”之誉,仍然衣着朴素,为人十分低调。杭州茶人赵天相在回忆录中描述第一次见到唐大师的印象是“一个衣着朴素,几近邋遢,脸膛黝黑,不修边幅,眼睑好像熬夜过度而显得微肿的五十开外的人”。这形象哪像“大师”呢?想想如今“大师”遍地,出则前呼后拥,进则宝马豪宅,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名茶是怎样“炼”成的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对名茶统一的标准认定。有的说名山名水产“名茶”,有的说被历史名人写过文章的就叫“名茶”,还有的说被皇帝封过贡品的就叫“名茶”,等等,众说纷纭。针对此,年唐力新撰写《关于名茶的论述》对名茶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一一阐述,得到茶界的一致认可。他认为名茶大致要有四个条件,一是“产区自然条件优越”,二是“茶树品种优良”,三是“标准采摘,制作工艺精湛,外形美观,色、香、味各有特色”,四是“具有一定的商品量和销售市场”。进而他对名茶的形、色、香、味又提出标准说,形要“大方、雅致,匀净一致,独具风格”,色要“嫩绿或翠绿,鲜活有神,调和舒适”,闻之要“具有花、果的芳香,馥郁、清爽、持久”,品之“醇和鲜爽,回味甘甜可口”,观之汤色“绿中微嫩呈黄,清澈明亮,活泼协调”,观之茶形“芽叶完整、匀齐,色泽鲜明”,此茶方为名茶。

该文收入《浙江名茶》作为开篇,对全书具有指导意义,开卷介绍浙江名茶之前,让读者对名茶的概念有所了解。唐力新在罗列了名茶的种种标准之后,也对当时的种种说法给予了回应,表示名山名水即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产出名茶的先决条件。而名人雅士的歌咏、帝王将相的青睐、佛教圣地的造化等都是对名茶传播的一种推广形式,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等之所以闻名遐迩与这些原因是分不开的。

兰溪毛峰的前世今生

在该书《兰溪毛峰》一文中,唐力新对兰溪毛峰名茶的标准进行了一一对照。他在开篇即写道:“兰溪毛峰,产于兰溪县西北山区,是20世纪70年代新创的名茶,为浙江名茶中的新秀之一。”很显然,在此之前,兰溪毛峰还不是名茶,那么兰溪毛峰何以会成为名茶的呢?此文没有提及。年清明,唐力新的遗孀徐素琴带子女回乡祭祖,向笔者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抚今追昔,我想,如果没有唐力新的推荐,或许就没有兰溪毛峰的“名茶”一说了。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如今斯人已去,惟有先生的风骨永存、精神不朽。

笔者注意到,《兰溪毛峰》一文写于年12月8日,是该书中所有文章成稿最晚的一篇。这个时候他已经身患重症卧病在床,四个月之后撒手西去。很难想象他带病挑灯奋笔疾书的样子。在之前,他也应该写过兰溪毛峰的专栏文章,但可能他觉得还不够系统,又进行了重写。该文对兰溪毛峰的生长环境、特征、采摘标准、制作工艺等更加系统性地进行了一一介绍,还特别提到了茉莉毛峰茶的制作工艺,因为融入了茉莉的花香,更具浓郁的清香,只可惜现在这种花茶现在很少见到了。全文不到字,但对于一个重症在身的人来说,该是如何艰难。他的儿子唐大年在本书的后记中写道:“很小的时候,常看到父亲在家伏案写作。那时候没有制冷设备,炎炎夏日,父亲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奋笔疾书,这一幕历历在目。”“父亲白天在单位工作繁忙,晚上又常常写作至深更半夜,以致严重透支了健康,在他61岁时便患疾病,与世长辞,每念及此,我们都感到无比心痛!”

唐力新与庄晚芳的深厚友谊

由于历史原因,唐力新一直没能入党。年11月,受亦师亦友的庄晚芳教授影响与推荐,已满六十岁的唐力新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至年去世,他的盟龄不足6个月,是兰溪盟龄最短的一位盟员,这在全国盟员中也是不多见的。但正是这一段特殊的历史,见证了唐力新与庄晚芳之间的深厚友谊。

庄晚芳(-),福建省惠安县人,大唐力新17岁,当代中国十大茶人排名第八位。年唐力新毕业那年庄晚芳调入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很有可能两人当时就有所交集。调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任浙江公安厅十一处茶叶技术顾问、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等,从此后,两人在茶叶技术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两人先后合作出版过不少茶叶方面的著作。唐力新受他影响,后期倾心于中国茶道礼仪的研究设计,即便在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未完成的《中国茶礼》。

年3月,庄晚芳福建出差回杭州,听说唐力新重病住院,连家医院,给他送去一包福建带回的好茶,并赠言鼓励道:“茶味禅味正气味,道香佛香心灵香。安心静养,必能全愈,而后康乐。”唐力新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事后写了一篇《答谢恩师庄公赠送佳茗良言》,其中写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人民,救我者共产党,知我者恩师、盟友,庄公也!不才平日茶禅研究不力,茶味、禅味、道香、佛香体会肤浅。恶魔缠身,幸多方关怀,四面救援,有如神佑,未知恶魔安敢附身耶?自知夕阳将西沉,待残体稍有复苏,将用尽余辉,继成《中国茶礼》拙作,不负庄公平日所示,亦了平生之愿。苍天应有识,茶禅应显灵,乞赐光明,以答谢党、国家与人民,也不负有心茶人!”但苍天并无护佑,一月之后,驾鹤归西,《中国茶礼》之著亦成未竟之志。

庄晚芳惊闻恶耗后提笔写下“忆望病床悲泪言,几经周折为茶新,如今不幸离人间,感慨沧桑如梦神”的诗句,其悲痛之情令人动容。一月之后的一个夜晚,他再次念及唐力新,想起以前两人对茶礼茶德的彻夜长谈,相知恨短,仰天叹道:“昔年共上密泉山,感慨人为事反惝,岂料如今君不在,饮茶漫话偕谁谈?”十年后,庄晚芳亦随之归西,著名作家王旭烽将自己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之一《南方有嘉木》焚之其墓前。从此,一代茶人的深厚友谊成为人间佳话。

兰溪盟员为他手植芬芳

年仲冬之暮,在我的建议之下,经兰溪茶文化研究会和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在唐力新墓前建成兰溪茶人初心园。兰溪盟员与唐力新的亲属、兰溪茶人一起,在他墓前空地里种下十八棵从下陈高山移植过来的优质茶树,并树立了铭文碑。碑文由我和原文艺支部副主委陈星一起探讨撰写,全文如下:

茶人唐公,力新其名。乙丑之年,上唐降生。兵戎家世,信义和平。少年求学,负笈沪城。名校复旦,茶学专精。学成归浙,奉职杭垣。德随庄公,苦学前行。博学钻研,踵追茶经。不惭陆羽,弘扬是任。登山涉水,如浙如闽。滇黔桂粤,足迹纵横。崇山峻岭,曲径密林。飘雨如注,猛浪如奔。采集标本,问道乡邻。归而整编,著述箱盈。中国名茶,尽归其庭。辛亥之年,中美融冰。美利坚国,总统嘉宾。唐公力荐,外交新茗。下陈高山,云雾精灵。兰溪毛峰,国礼精品。香溢华夏,世界好评。甘淳清冽,不输龙井。名优精特,赏银获金。既尽其学,亦报乡井。茶人之家,躹躬尽瘁。甲子之年,入盟申请。忠诚可风,盟志惟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兴茶业,德才双馨。茶界泰斗,黄钟大吕。一生许茶,一心为民。

呜呼!天不佑善,遽丧贤人。丙寅殁年,六二有庚。埋骨乡梓,月白风清。巍巍青山,魂归故园。垂三十载,蔓草荒塋。幸哉!饮茶思源,不忘初心。丁酉仲冬,祭奠英灵。杭有龙井,兰有毛峰。下陈高山,移茶十八。手植芬芳,永伴君灵。兰溪茶人,追思寄情。白英黄菊,吉祥如馨。时蔬旨酒,祈福愿景。今愿吾辈,戮力同心。先贤遗志,牢记使命。巍巍白露,煌煌上唐。新茶茁茁,香兰沁沁。日新月异,乡村振兴。追赶跨越,沸腾前进。责在人先,利居人后。启新时代,担新使命。绘景江南,梦圆兰溪!

是为兰溪茶人初心园。

年12月27日下午,由民盟兰溪市委会联合市农林局、市茶文化研究会、黄店镇等部门在黄店镇上唐村举行兰溪茶人初心园揭牌仪式。兰溪市副市长陈玉祥、兰溪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国画、唐力新儿子唐大年和我一起为初心园揭牌。半个世纪前他将家乡茶叶送出国门,半个世纪后,家乡的盟员与茶人为他种下一片芬芳,寄托对先生的缅怀之情。当我站在先生墓前,领诵碑记的时候,仿佛又一次浮现出先生伏案写作和翻山越岭考察茶事的背影,对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年是先生逝世35周年,正值清明之际,95岁高龄的唐夫人偕同其子唐大年、小女唐韵之等亲属从杭州起回,与盟员一起前往祭扫先生英灵。

4月7日这天,天空阴沉着脸,当我们抵达先生墓前时,竟下了几滴雨,莫非是先生的泪滴?先生与其祖上的墓连在一起,却惟有先生的墓上长出了几棵茶树,而且异常的茂盛,郁郁苍苍,像一头浓密的绿发。而墓前初心园的十八棵茶树正是新芽初放,翠绿欲滴。

从墓园回来,天空似乎突然亮了起来,远处隐约的青山揭去了面纱,好似张开了笑脸,显得更加迷人。从路边草丛中惊起的一只白鹭斜刺而出,扑打着翅膀飞向了对面的树丛。

茶学泰斗庄晚芳曾送给先生一副手迹,上书:“茶美精神爽,泉美茶香异,人美名茶敬,境美万家孝”,这与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有异曲同工之妙。茶美、水美、人美、境美,这就是先生一生眷恋的美丽家园,如今斯人已去,乡村振兴的使命落在我辈肩上,任重而道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愿我辈竭毕生之力、尽毕生之能,承先生之遗志、继先生之伟业,踩在一代又一代先贤的肩膀上,去迎接兰溪未来的喷薄日出!

于年12月24日一稿

年4月9日二稿

三白草堂

我写我快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baicaoasb.com/scls/8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