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讲正畸都是在颌骨上打一根支抗钉,通过反作用力配合牙套将牙齿的排列拉回想要的位置。
但骨性牙颌面畸形通常就需要增加正颌手术才能达到足够的效果。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术前牙齿矫正、正颌手术和术后牙齿矫正,具有适应证范围广、治疗效果明确可靠等优点。
(传统正颌)
然而,这一传统治疗方式也存在治疗周期较长和因术前去代偿所致的暂时性面容丑化等不足。先通过术前正畸去代偿,使得上下前牙处于牙槽骨相对正常的位置上,这往往会导致前牙反覆盖的增加,使得面中部凹陷畸形和下颌前突更为明显。
(去代偿过程)
去代偿之后地包天表现更加严重,面型恶劣,这点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然后通过手术来达到改善面形的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Ⅲ类患者上下前牙去代偿导致反覆盖加大、骨性Ⅲ类凹面型更加突出。
于是便有学者提出了“手术优先”的理念,主要通过多种类型的颌骨截骨术最大限度地同时解决骨骼畸形及牙齿咬合问题,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过渡”??。
患者先通过手术获得明显的面部外形改善,然后接受与传统正畸治疗类似的牙齿矫正,使术后建立的“过渡”牙合演变为最终稳定协调的牙合。这样明显缩短了治疗周期并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牙齿矫正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这确实美好,至少对大多数骨性地包天患者来说是绝无仅有的好事情,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是否适合进行“手术优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①牙列拥挤度较小
②上、下切牙倾斜度正常或轻度倾斜
③牙弓宽度适宜或基本适宜,横向差异较小
④相对平和的Spee曲线
⑤上下牙弓接触较广泛,经个别调牙合或根管治疗后调牙合,牙齿接触关系可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临床实践中“手术优先”正颌正畸治疗最常应用于治疗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首先通过上下颌正颌手术矫正骨骼畸形,然后通过正畸治疗矫治错牙合畸形。区别于传统治疗方法先通过术前正畸去代偿,使得上下前牙处于牙槽骨相对正常的位置上的方式。
好处就是避免了导致前牙反覆盖的增加,使得面中部凹陷畸形和下颌前突更为明显的问题,但同时也加大了对医生要求的高度,其中以预测最终的咬合关系和颌骨位置最具挑战性,医生的治疗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顺便就不得不提到正颌手术系统中的另外一个概念,叫“过度错??”是一个相对稳定可为手术提供指导、制作终末咬合板的咬合关系模型的概念。
在设计“过渡错??”时以拔牙情况为参考:不拔牙或上下颌都拔牙的病例,磨牙关系设计为Ⅰ类;只有上颌拔牙为Ⅱ类,只有下颌拔牙为Ⅲ类。对于重度舌倾及拥挤的患者,则可考虑通过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前部截骨术以达到前牙覆盖较大的Ⅲ类“过渡错??”。
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常通过上下颌顺时针旋转以达到将前牙去代偿,并使下颌骨相对后退更多。关于这一类矫正类型不管是用传统的治疗方案还是“手术优先”都有比较明显的术后复发情况。出现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术后相对不稳定的咬合关系。
目前的现有的解决办法是在手术中没有稳固正畸装置的情况下,使用临时支抗装置有助于稳定截骨块可以提高术后正畸治疗效率、弥补手术误差或预防畸形复发。
最后的话
尽管“手术优先”正颌正畸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因其可靠、稳定的治疗结果,及部分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优点,逐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当然,只有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进行合理科学的正颌正畸治疗设计,以及手术医师和正畸科医师充分密切的配合,才能期望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End-
觉得有收获,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正牙问答》,欢迎你“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