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pf.39.net/bjzkbdfyy/140123/4331581.html
上回说到李渔与朱梅溪两人在八咏楼上喝得尽兴,却不知婺州一场巨大的暴乱正悄悄地来临。这便是金华史上著名的“许都之乱”,话说这场乱还与兰溪有点关系。客官心下疑惑,许都何许人也?为何此乱与兰溪有关,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且说这许都乃一书生也,金华府东阳人氏,早年在嘉兴读书,就结识了江浙一带的诸多文人学士,也目睹了苏、皖、浙地区官吏侵贪暴敛,贫民饿殍枕路,诸生遂抱匡时济世之志,寻找起兵机会。自古以来,书生都不愿意沾染政治,但往往时势又会逼着他们去关心政治、造就时势、改变世界。任何一次历史的变革都是由书生加农民创造的。明崇祯十五年(),许都回到家乡,散钱财,纳勇士,结“义社”,制兵器。当时名士金华戴叔高、兰溪郭君璧、义乌丁汝章、冯三元、冯龙友、吴魁以及东阳赵雄、赵仇、应斗、韦广、江叔曜等均有来往。结社之初,曾先后组织过几次小击,却因势单力薄,未成。时东阳县令姚孙棐以备乱为名敛财自肥,又加罪于许都而索贿万金,都怒不允。为何说与兰溪有关,因为这位姚县令为安徽桐城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初授浙江兰溪知县,后调东阳。兰溪建县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真正能让老百姓记着名字的也不多,这位姚县令在兰溪的事迹也未见有记载,估计没干过什么正事。但他自己在自传中写道:“七岁知文,十岁曰诗,三十余后成士,五年而废。性好名山水,所涉历辄徘徊不能去。性急,少容忍,有逆于心,必冲于口。过辄忘之,胸无宿怨,以是容于人焉。”他写得一首好诗,却不是一个好官,否则也不会让许都怒起揭竿了。
许都在回乡之前也有人帮他向朝廷举荐,却不得用,心里正一肚子气。回到东阳,见这位姚县令的德性,更加火起。同样是书生,只是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却是天上人间,水深火热。十六年十二月,许都母去逝出殡,送殡者上万。一个小县城的书生,母亲去逝却有上万人送殡,那还得了,马上有居心不正之人向官府报告,说许生送殡是假,谋反是真。官府立马派人开始抓捕。许都诸生正是怒气无处泄放之时,几百个官兵在这上万头怒狮前面还不是踩蚂蚁般简单,一拥而上,打死了这些官兵,攻下了东阳。这下姚县令不但丢了官,还丢了城,于是赶紧派人向上请求援军,想夺回东阳城。许都义军之勇,加上大明的气数已尽,让姚县令也无回天之力了。后回到桐城,归隐龙眠山,度过余生。
且说这许都占了东阳城后,士气高涨,迅速响应者扩至10万义军,人人以白布裹头,因号“白头军”。许都开始纪律严明,一举拿下义乌、诸暨、浦江、永康、武义、汤溪、兰溪等县,全浙大震。连拿数城后,书生的居功自傲之心暴涨,在东阳开始修建帅府,立竿称帅,年号为永昌,大开庆功宴。待酒足饭饱之后却错过最好战机,在进军金华时处处受阻,而城内也得到了援兵的响应,兵力大大加强。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大战于城下,义军不支,败退紫薇山。没有根据地的义军弹尽粮绝,居于山中度日如年,只得出而降之。浙江巡按左光先认为其降非真心,将许都与其部下皆诛之,一代书生顿时血流成河。另有部下残余不愿投降,四处游勇抗击,次年也被官府剿灭。
但是这连年的战火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流离的生活,兵荒马乱的不得安生,一下子逃这里,一下子逃那里。李渔自不必说,虽然认得一些官场朋友,但战场上的刀枪可不长眼,所以也不得不东躲西藏,甚至逃到山中,藏到寺庙里、洞穴中。其在《甲申纪乱》中描述了这一年的战乱情景,相比杜甫笔下的战乱有过之而无不及,诗曰:
昔见杜甫诗,多纪乱离事。
感怀杂悲凄,令人减幽思。
窃谓言者过,岂其遂如是。
及我遭兵戎,抢攘尽奇致。
犹觉杜诗略,十不及三四。
请为杜拾遗,再补十之二。
有诗不忍尽,恐为仁者忌。
初闻鼓鼙喧,避难若尝试。
尽曰偶然尔,须臾即平治,
岂知天未厌,烽火日已炽。
贼多请益兵,兵多适增厉。
兵去贼复来,贼来兵不至。
兵括贼所遗,贼享兵之利。
如其吝不与,肝脑悉涂地。
纷纷弃家逃,只期少所累。
伯道庆无儿,向平憾有嗣。
国色委菜佣,黄金归溷厕。
入山恐不深,愈深愈多崇。
内有绿林豪,外有黄巾辈。
表里俱受攻,伤腹更伤背。
又虑官兵入,壶浆多所费。
贼心犹易厌,兵志更难遂。
乱世遇萑苻,其道利用讳。
可怜山中人,刻刻友魑魅。
饥寒死素封,忧愁老童稚。
人生贵逢时,世瑞人即瑞。
既为乱世民,蜉蝣即同类。
难民徒纷纷,天道胡可避。
这种战乱游离之苦如果不是切身感受是定写不出来的,难怪吴修蟾评道:“痛愤不堪再读。”在这种“内有绿林豪,外有黄巾辈。表里俱受攻,伤腹更伤背”的时代背景下,老百姓的日子连蚂蚁都不如,时时都提心吊胆,过了这一刻,尚不知下一刻是活是死。李渔在另一首《甲申避乱》中写道:
市城戎马窟,决策早居乡。
妻子无多口,琴书只一囊。
桃花秦国远,流水武陵香。
去去休留滞,回头是战场。
李渔在兵荒马乱中还不忘照顾着自己的诗书,盼望着这样的日子能早些过去。这一年他从金华的寓所中移居到婺宁庵,又从庵中移居到船上,又从船上移居山中,如此反复折腾,期间也留下一些诗句,记录其中避乱情景,列诗如下:
谁引招提路,随云上小峰。
饭依香积煮,衣倩纳僧缝。
鼓吹千林鸟,波涛万壑松。
楞严听未阕,归计且从容。
暂与云山别,因怀荻苇秋。
枕流先枕石,盟鹤复盟鸥。
足懒城闉入,家常水国浮。
偶思穷远目,一上舵边楼。
不道今宵客,西来伴世尊。
寺贫钟尚在,碑老碣无存。
野烧温禅榻,秋风扃院门。
只愁林外虎,一啸动山根。
此地异常俗,黄虞道尚存。
岁饥豪客少,人贱塾师尊。
为客丰鸡黍,从儿晚嫁婚。
非君能睦族,谁聚百家村。
乱世之中存活乃第一要务,首先要如何保持自己实力,不要倒在黎明到来之前。乱世中李渔得到朋友帮忙,乱后入司马府当幕客,不但求得暂居之地,而且还在乱世中娶得美妾,可谓艳福不浅,这是后话。欲知详情,各位客官,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