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大
年
(一)
文/段达峰
家家户户贴春联,红红火火过大年。
写春联。我们小时候把春联是叫对子的。过去是没得地方买对子。腊月二十七八是集中写对子的日子,村中有毛笔字写得好的,这两三天可忙了,村中大多数的对子全包了,家家户户写得可多了:首先是房柱子上的,每根柱子上都贴,都是写得美好愿望的和希冀的,恭喜的和祝福的,对联的来处是人们经久常用的和报纸上新编的;其次是猪圈羊圈等牲畜的,我记得羊圈上最常写得是“大羊年年有,小羊日日增”,猪圈上写得是“六畜兴旺,膘肥体壮”……;再次是给诸神爷爷对子,皂君爷“黑炭生红火,土地爷“土地门前坐,保佑全家人”,对仗工整,语言凝炼,语意虔诚,保佑祈福,那有不写不贴的。可把写清油点明灯”,天地爷“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财神爷“天下财源主,人间福禄神”,对子的忙坏了,既要看纸张的大小,又要斟酌酝酿,四字的,五字的,六字的,七字的,一般七字的写得最多。也有另类人,嫌麻烦,自己写的,红纸黑字就行。有个叫存虎爷的,家中孩子多,过的勉强,不会写字,就用棉花蘸墨汁在红字上划圈圈了,贴上去也是红纸黑字,也是对子。他的故事成了村中多少年的故事和笑谈。我一九八五年考上师范,成了村中有“文化”的人,成了“先生”,成了他们眼中了不起的人,也曾有人找我写过对子,由于缺乏锻炼,放不开笔写得不受看,再就很少有人找,就给自家和伯伯、四叔、邻居写。自己也曾脸红过,内心也曾愧疚过,但属于没志气之人,终究也没写好毛笔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开始练书法了,自己的愿望是18年的冬天买一刀红纸能回去给父老乡亲写对子,了却这段心事,免得白发生。
贴春联。腊月二十九或三十这一天,早早起来,喝了豆面捏的面食稀饭。全家人就忙碌起来了。父亲出浆糊,母亲找五色纸剪大门上的吊挂,四个横批大字的下面的腿腿,在风中飘荡,五颜六色增添了没的色彩。事至今日,我们已没有此乡俗了,忻府区还有,也是我们的悲哀,传统的丢失。把旧的对子撕去,用糊刷刷浆糊,把对子沾上放正,然后用笤帚上下左右一扫,对子就贴好了。遇上天冷就得用心了,想办法了,就连手也得回去烤好多次,那些年要比现在冷许多,我父亲的表兄就是因天冷到雁领(楼板寨乡最高处,我母亲的出生地)驮碳把手冻掉的。等我到了十二三时,这个差事就交给我了,一直贴到前几年。
扫庭院。贴完对子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把院子打扫一番的,虽然是土地,但也要干干净净。我记得要担许多担水,用茶缸或水瓢把水洒均匀,条洒的如白练,散洒的似细雨,有时还要“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的让水舞动起来,十分开怀惬意。把院洒湿,甚至还要结冰,其目的就是让春节来拜年的人感受到舒服干净整洁。
垒旺火。吃过中午饭,母亲忙着准备包饺子的材料了。父亲就自然准备垒旺火了。先搬一个方凳,再其上放一口七捎锅,把锅里放满沙子铺平。这时把麻秸秆和干柴折断,长大约七八公分,用一根小绳捆住,放在锅上最中间,然后把炭打成比拳头大的小块,大得放下面,小得放上面,要垒积实,还需留个口,以备发旺火时点里面的麻秸秆。以防倒塌,人们认为塌了不吉利,一年都心惊胆颤的,只怕家难降临。我家一直是父亲垒,因为他是好把式,谁家盖房垒石头墙能缺了他,谁家用石头砌窖能缺了他,哪村用石头砌石拱桥能少了他,真可谓是能工巧匠。父亲八十七岁病逝以后我也垒过两回,总是胆战心惊,心生敬畏,不曾塌过。最后把写好的”旺气通天”一压,只待时辰一到,点火,火苗由小到大,不一会儿,大火熊熊,旺气通天,发财发福。
责编:淑钰
作者简介:段达峰:山西省原平市楼板寨乡王家营人,教师。
据说转发文章
会给您带来好运哦!
草根文化园caogenwenhuayuan
本平台属于公益平台(无稿费),致力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文学创作!
《草根文化园》,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