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204333.html
社林冈周家村貌
新建区厚田乡社林冈周家,一座古老的小村落,从岁月深处走来,又被时光慢慢摧残,犹如最后一抹落霞,美丽而斑斓。
社林村,曾经的老宅、古祠、古井、古树、水塘,诉说过古往今来多少迷人的传说,展示过传统古村落特色鲜明的历史沧桑,沉淀了岁月深处的缕缕温情。
江南都市报整版报道社林冈周家
社林冈的老宅,大多50-年,单幢独屋,参差错落,随形成势;村中最具特色的是三条长长的巷道,上下贯通。中间长巷,构成了社林冈唯一的南北中轴线。在中轴线两侧,集中了社林冈大部分建筑,也是社林冈最核心的部分。
这些经年老宅,虽非高大华美、富丽堂皇,却朴实厚重,一如曾经的主人,是周氏世代先民瓣瓣汗水、滴滴心血、省吃俭用垒建而成的物质遗存。每一幢房屋,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承载了多少朴实愿望?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还有那些斑驳的墙壁、沉默的天井、狭窄的窗棂、粗砺的台阶,处处都留有先人的清芬、时光的味道、岁月的痕迹。
像其他南方古村一样,那些老宅里的天井,既有采光功能,也有分流雨水的妙用,亦是令人遐想的地方。白天,看悠悠白云叹光阴易逝岁月不老;夜晚,观星汉迢迢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即便下雨,也别有一番诗情画意:雨水打在天井青石板上,似飞花溅珠,妙不可言。
社林冈坐东朝西,山环水绕。村前,珍珠般串连着两口水塘——门前塘和藕塘。塘边垂柳依依,莲花盛开;社林灵气四溢,明丽清新。晴好天气,农闲日子,村妇们三三两两,大桶小桶,不约而同来到门前塘边,蹲在一条条搭在水边的条石板上,洗涤全家老少衣物。女人们一边洗衣,一边交流,或相互逗笑,或窃窃私语,或家长里短,使贫困、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社林冈门前塘
在传统社会,农村妇女十分辛劳,既要操持家务、养育儿女、孝敬老人,又要下地劳作、翻地种菜、春插秋割,一年到头难得几天清闲。社林冈得以炊烟不断,繁衍生息,离不开一代代女人的艰辛付出和终身奉献。
勤劳的妇女
水养人,人养水;周而复始,良性循环。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的门前塘每年都要清淤,大多搁在农历腊月。年前车干水塘捉鱼过年,下半年便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日子,村民便在干涸的塘里忙开了。或用土箕挑、或用木铲抛,男男女女齐上阵,好不热闹。水塘清除的淤泥,又叫塘泥,是上好的有机肥料。经过一段时间风吹日晒,这些稀软的塘泥渐渐变硬,人们又肩挑车推,全部运送到地里,用锄头逐一捣碎。这些农活虽然烦琐、辛苦,但可增加肥力,还可少施化肥,一举两得。至于劳力的付出,人们从不计较。
在农耕时代,每个村落都有水井,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社林冈有四口古井,东西南北各一口,皆为圆形,直径不盈三尺,深达丈余。尤其是村中的老井,冬暖夏凉、清澈甘冽,终年不涸,为全村人提供了饮水保障。因水井与人的关系太过密切,许多水井、特别是古井,总会留下一些动人的传说。社林冈的古井,也有不少美丽的故事,只是时间久远,无从考证。
社林冈牌坊边的水井
炎炎夏日、天朗气清时,可以看到亮晶晶的井水。顽皮的孩子,就会扒着井圈,伸长脖子,使劲探究井下的秘密。大一点的孩子,还会提一个拴着绳子的木桶,放到井下打起一小桶井水,酣畅淋漓痛饮一通。即便是成年人,盛夏三伏天,见到刚打上来的井水,也会不要命似的放开肚皮牛饮,让凉彻心肺的感觉贯通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住在附近干不了体力活的垂暮老人,也喜欢邀几名同伴,提一张小凳子,摇一把蒲扇,坐在井边,纳凉聊天,谈古论今,消磨时光,让晚年不再寂寞。一些成年汉子,中午时分,还会搬一张竹床,放在井边,袒胸露腹,纳头便睡,片刻便鼾声大作,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社林冈周家祠堂
在社林村,祠堂乃全村建筑的精华。祠堂坐东朝西,格局严谨;上下两进,一方天井。整幢建筑为砖木结构,朴实端庄,高大宽敞,气势恢宏,凸显了社林冈的历史底蕴。祠堂是社林冈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只是年代久远,风雨侵蚀,祠堂多有损坏。在上世纪文革破四旧中躲过一劫,所幸当时有人冒着巨大的风险,暗中用石灰将祠堂名涂抹遮盖,一直保存至今。近年来,社林冈族人多次提议集资修葺祠堂,或许条件所限,未能修建,留下些许遗憾。
社林冈茅山的古樟树
在社林村,生长着一棵多年树龄的巨型古樟。古樟巍然挺拔,形成巨大的树冠,又像位历史老人,阅尽了社林冈数百年人间沧桑。可惜在年南方大雪过后,古樟命运不济,被风霜冻死,古樟由此凋谢。目前,还残留着光秃树杆,在风雨中岿然屹立,浑身浸满了岁月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社林冈的人事代谢、历史变迁,显得尤为珍贵。
社林冈周家新村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不知出于喜新厌旧的心理抑或其他想法,多数村民不再在原地修建新屋,而是选择老村左右山地的新址,建设了一个社林新村。于是,老村渐渐被人遗忘,任凭风吹日晒,逐渐破败、凋零、倒塌、消失。曾经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牛哞猪哼,都随风而逝,留下无尽的惋惜与惆怅。
每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都是镌刻在锦绣大地上的不朽诗画,绵延着悠远的人文意韵。一代代先人走完了人生之路,身体便化为一抔黄土,但他们的精气神还在,就留在了这些生前生活过的老村里、老宅内。老村里的每一条巷道,似有隐隐约约的身影;每一座台阶,都有层层叠叠的脚痕;每一幢老宅,都上演过生老病死的人间悲喜剧;宅内的每一件家什、农具,都有先人手掌磨出的痕迹、身上流出的汗渍……
社林冈,在这座穿越过无数时光的古老村落,后人或许只能在岁月深处打捞曾经的风华,在日渐荒芜的旧址上聆听风中的故事,在断瓦残垣中感受先人的气息,在落日残照中告别消逝的乡愁。
莲岗书院
传播濂溪理学文化,讲好周氏故事。
识别